星期五

【簡介】Andrew Hill



翻譯自 All MusicWikipedia

Andrew Hill (1937-2007) 來自芝加哥,他是具有開創性的作曲家與鋼琴家,對爵士樂的革新源於自我獨創,60 年代 free jazz 大洗牌,Andrew Hill 在 Blue Note 旗下錄製許多膾炙人口的專輯,並沒有參與這一波的 free jazz 革命。

當 Andrew Hill 的同輩樂手汲汲營營於 bop 與 hard bop 的旋律與調和技術時,他卻延伸出其他可能性,加以改革。60 年代大部分的爵士樂近乎任意堆砌而成,Hill 卻堅持音樂品質,他的音樂旋律如迷宮般錯綜複雜,例如經典專輯 Point of Departure 裡的歌曲 New Monastery,可聽出精密與老練的作曲實力,並非花拳繡腿,更不是瞎貓遇到死老鼠。

身為鋼琴家,Andrew Hill 的彈奏技巧流暢靈活,如同創作。當他彈奏表演時,一切渾然天成,不陳腔濫調。有一派樂迷認為 Andrew Hill 的樂風傾向 avant-garde,但是更恰當來說,Hill 的音樂在 post bop 與 avant-garde 之間開創出獨樹一格的聲音。

Andrew Hill 在13 歲時首次接觸鋼琴,受到鋼琴家 Earl Hines 鼓勵,另一位爵士作曲家 Bill Russo 也將 Hill 介紹給大名鼎鼎的現代樂作曲家 Paul Hindemith。1950-1952 年間 Hill 便在名師身邊學習,十幾歲時,便與許多名聞遐邇的爵士大師如 Miles Davis 與 Charlie Parker 同台表演,足跡遍及美國中西部,1955 年 Hill 在廠牌 Warwick 旗下錄製首張專輯 So in Love,那年才 18 歲。

1961 年他搬到紐約與歌手 Dinah Washington 一起工作,隔年到洛杉磯參與 Rahsaan Roland Kirk 錄製專輯 Domino,時間短促,然後他又回到紐約,開始經營自己的唱片錄音。1963 - 1969 年 Andrew Hill 在 Blue Note 旗下錄製 14 張以自己為首的專輯,這些專輯均和當時優秀的 post-bop 樂手合作,包括 Eric DolphyJoe HendersonWoody ShawTony WilliamsFreddie Hubbard

1963 年錄製的 Black Fire 是 Andrew Hill 在 Blue Note 旗下的首張創作專輯,在 Andrew Hill 的作品中佔有一席之地,事隔 40 年後的今天再次播放,仍讓人驚豔不已!Hill 的音樂極具原創性,由 hard bop 為根基,發展出未知的和弦與節奏領域,他常在製作與技術上冒險一試,輾轉難眠,聲音透露出不安,四處尋找可以讓他感到驚奇或興奮的人聲,節奏與樂句。

Black Fire 向 avant-garde 取經,但並非是 avant-garde,在結構上仍偏向 bop,旋律也清楚明顯,雖然如此,Hill 與他的樂團 - 包括次中音薩克斯風手 Joe Henderson、貝斯手 Richard Davis 與鼓手 Roy Haynes - 仍對 hard bop 的侷限性感到不滿意,大部分的音樂由含蓄的非洲- 古巴節奏與調式和弦所組成,結果成為不斷前進,令人振奮鼓舞的音樂。

Hill 精密複雜的和弦讓聽者留下深刻印象,Henderson 大膽顯眼的獨奏比起他個人先前的吹奏更具冒險性,值得推薦。他們專業的技術,加上靈活未知的旋律節奏,讓 Black Fire 成為現代爵士樂的經典專輯。

Black Fire 是 Andrew Hill 在 Blue Note 的首張專輯,卻在當時不賣座,與 1964 年 的專輯 Point of Departure 相較,Black Fire 仍偏向保守,Point of Departure 可聽出 Andrew Hill 在譜曲編排的技巧功力更臻成熟。

Point of Departure 擁有全明星般的六重奏實力陣容,包括中音薩克斯風手 Eric Dolphy (他還吹奏黑管,低音黑管與橫笛)、次中音薩克斯風手 Joe Henderson、貝斯手 Richard Davis、鼓手 Tony Williams、小號手 Kenny Dorham

Hill 重新拿 Monk 的歌曲編寫成具有雙關語的第二首歌 New Monastery,已明示自己未來音樂之路的決心。Hill 的獨奏隨著時間交織更迭,可透過綿長精密的開場曲 Refuge 得到感受,Hill 抓到自己的節奏,讓鼓手 Tony Williams 做出更自由的發揮。

Spectrum 在自我意識下表達情感的音階,與演奏的色彩,薩克斯風手 Joe Henderson 的獨奏甚至優於 Eric Dolphy

細數 bop 與 post bop 的重要鋼琴家 - Bud PowellHorace SilverMal WaldronPaul BleyCecil Taylor - Andrew Hill 的名氣最小,也是當中算是怪異的,獲得的肯定最少,即便是 Herbie Nichols 也在逝世後獲得讚許。

Point of Departure 獲得企鵝評鑑四星戴冠的殊榮,是 Hill 最經典的專輯,也是入門 Andrew Hill 音樂必聽的專輯。

60 年代後期 Blue Note 對於市場具有冒險性的音樂變得不太支持,反而展開雙手擁抱具有市場競爭力的 soul jazz 與主流 hard bop。1968 年 Blue Note 又邀請 Andrew Hill 在旗下錄製專輯 Grass Roots,反而顯得奇怪,因為距離上一張在 Blue Note 錄製的專輯 Involution 已有兩年之久。

Hill 在 Blue Note 錄製許多出人意料之外的 post-bop 歌曲,足以挑戰聆聽者對音樂的欣賞角度和思維,另一方面,這也是他沒有廣受歡迎的原因。並非沒有才華,他的作品 - 由小號手 Lee Morgan 成功詮釋的 The Rumproller - 就具有 Blue Note 需要的 hard-grooving 元素,在 hard bop 經典歌曲中佔有一席之地。

就是這個原因,Blue Note 邀 Hill 回來製作 Grass Roots,合約上說好要製作能在市場大賣的商業 hard bop 專輯,開完會後 Andrew Hill 與樂團還是決定按照己意挑戰未知的爵士領域。

浸泡在錄音室四個月後,Hill 新組樂團,成員就是小號手 Lee Morgan,還有次中音薩克斯風手 Booker Ervin、貝斯手 Ron Carter 與鼓手 Freddie Waits。這個樂團自始至終都在未知的音樂國度披荊斬棘,結果與 Hill 早期的作品大相逕庭,不過還是很開心能聽到溫和親切的音樂氛圍。再者,這張專輯並非言之無物 - 每首歌均有濃密的旋律,每位樂手的獨奏時段,皆自由發展出獨特的差異性。

這是在現實與理想的最佳平衡點 - 滿足 Blue Note 的需求,又不失 Andrew Hill 的堅持。

1969 年發行的專輯 Lift Every Voice 曾絕版很長一段時間,幾乎快被遺忘的同時,cd 又重新發行,讓大家獲得機會,重溫這張專輯的美好。cd 版增加一張 Hill 於 70 年代未發行過的專輯,所以重新發行的 cd 專輯版本,其播放時間幾乎是原先 LP 的兩倍。

這是一張人聲與爵士五重奏相互融合的專輯,Andrew Hill 將人聲透過歌劇的方式處理,不過在這裡並非指的是正統歌劇和爵士的結合,而是人聲透過歌劇式的唱法,成為演奏的樂器之一。換句話說人聲可能重覆著一個字、一句詩、自由的吶喊,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這樣前衛又大膽的嘗試,竟獲得令人訝異的成果,不僅是好可以形容,而是非常出色。參與專輯的五重奏成員有小號手 Woody Shaw,次中音薩克斯風手 Carlos Garnett、貝斯手 Richard Davis、鼓手 Freddie Watts。這個五重奏並不趾高氣揚,如同 Hill 在 Blue Note 的其他爵士樂團般,他們傾向於尋找、沉思。

上述另一張 70 年代未發行過的專輯,置於專輯的 7-9 首,樂團陣容全然不同,成員是小號手 Lee Morgan、次中音薩克斯風手 Bennie Maupin (還有低音黑管與橫笛)、貝斯手 Ron Carter、鼓手 Ben Riley。這張專輯的概念與原始的 Lift Every Voice 相同,卻沒有 Lift Every Voice 那麼醒目,或許這是它被埋沒下來,沒有獲得正式發行的原因。

再者,Blue Note 一向以 hard bop 音樂為主流,Lift Every Voice 對當時的 Blue Note 樂迷來說差異性太大,更何況當時的 Blue Note 發行已逐漸傾向 R&B / Soul Jazz,這張專輯的發行,除了突顯 Andrew Hill 與 Blue Note 的差異性,兩者漸行漸遠,也宣告他們的合作即將劃下句點。

雖然 Lift Every Voice 亦獲得企鵝評鑑滿分的高度推崇,Andrew Hill 在 Blue Note 不得志,解約後有 5 年時間沒有發行專輯,曾讓他有一段時間意志消沉,為了穩定的生活品質,許多爵士樂手們選擇回到學校教書,Andrew Hill 也不例外,他獲得 Colgate 大學的博士學位,1970-1972 年在該校服務,專職教授音樂製作課程。

後來又搬到西岸加州,在中學和監獄裡教書。最後在波特蘭州立大學的暑期爵士班任職,70 年代到 80 年代,Hill 在教書的同時也從事錄音和表演,在 Arista-Freedom 與 Black Saint/Soul Note 等廠牌旗下發行專輯。

80 年代的 Andrew Hill 更是將探險觸角擴充延伸,比起 1964 年首度探險的 Point of Departure 當然有過之而無不及,1986 年在 Soul Note 旗下發行的專輯 Shades,四重奏樂團成員包括次中音薩克斯風手 Clifford Jordan、貝斯手 Rufus Reid 和鼓手 Ben Riley。

Rufus Reid 和 Ben Riley 為 Hill 開拓出絕佳的背景空間,緊湊但不固執己見,在樂句與樂句之間可靈活伸縮,不斷推進卻不落俗套,在 Hill 身上總是可以明顯看出 Thelonious Monk 的影子,不過越來越明顯地,Hill 逐漸以豐富的創作,增加和突顯兩者間的相異性,說到這一點,Herbie Nichols 與 Duke Ellington 就顯得差矣。

企鵝評鑑說,Shades 是 80 年代最棒的爵士專輯之一,Andrew Hill 與 Clifford Jordan 產生絕佳的互動,企鵝四星高度評價。

1989 年與 1990 年 Andrew Hill 與 Blue Note 展開第二次合作,發行 Eternal SpiritBut Not Farewell 兩張專輯。90 年代 Hill 又搬回紐約,一系列的表演與唱片發行計畫使他重返爵士舞台。

1998 年為了 Knitting Factory 的 Texaco 爵士音樂節,Hill 組了名為 Point of Departure 的六重奏樂團,成員包括薩克斯風手 Marty Ehrlich 與 Greg Tardy,小號手 Ron Horton、貝斯手 Scott Colley、鼓手 Billy Drummond。這個樂團在紐約俱樂部裡表演,獲得一致好評。

1999 年 Andrew Hill 的專輯 Dusk 在 indie 廠牌 Palmetto 發行,與他非正統的音樂算是絕配。

受到美國小說家 Jean Toomer 於 1923 年發行的小說 Cane 所啟發,專輯同名開場曲 Dusk 擁有令人神魂顛倒的旋律,在重複的貝斯線上,由管樂器堆疊出茂密的和弦,維持歌曲進行時的調和。

這張專輯由老練的鋼琴家 Andrew Hill 掌舵領導新組合的六重奏樂團,成員包括小號手 Ron Horton、薩克斯風手 Gregory Tardy 與 Marty Ehrlich、貝斯手 Scott Colley 與鼓手 Billy Drummond。

Sept15/8 兩首歌均為超過 10 分鐘長度的歌曲,擁有狂熱、侵略性,加上怪異特質的韻律,聆聽過程激昂澎湃。

Tough LoveFocus 兩首歌曲是無伴奏的鋼琴獨奏,表達 Andrew Hill 不可預知的音樂新語言。MLBall Square 相對而言是長度較短的歌曲,由華爾滋變為具節奏性的 swing,讓人聯想起 Charles Mingus 的音樂,T.C. 是對薩克斯風樂手 Thomas Chapin 致敬的歌曲, Tardy 與 Ehrlich 透過此曲在低音黑管上較勁 (CD 無此版本)。

透過 Dusk 專輯,Andrew Hill 在音樂上的堅持不但無庸置疑,反而賦予更多前衛先進的概念。這張專輯於隔年獲得 Down Beat 與 Jazz Times 雜誌評選為年度最佳爵士專輯。

2002 年發行專輯 A Beautiful Day、2003 年發行專輯 Passing Ships (1969 年錄製)、2004 年發行專輯 Black Fire (1963 年錄製),這幾張重發專輯記錄了 Hill 於 60 年代在 Blue Note 旗下發行的珍貴錄音,除此還新增 bonus tracks。

2006 年發行的專輯 Time Lines,讓他與小號手 Charles Tolliver 重聚,並與 Blue Note 展開第三波的合作,Hill 也加入一個 17 人制的 big band,2002 年 1 月在紐約鳥園的表演被廠牌 Palmetto 錄下,以備日後所需。

2007 年 3 月 29 日 Hill 最後一次在 Trinity 教堂公開演出,鼓手是 Eric McPherson,貝斯手是 John Herbert。


與肺癌艱苦抗戰,2007 年 4 月 20 日 Andrew Hill 往生,享年 70 歲;同年五月獲得美國 Berklee 音樂學院 授勳博士學位,成為該校歿後受封的先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