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簡介】Bruno Walter 華爾特


Brahms : Double Concerto In A Minor, Op. 102
Zino Francescatti 法蘭契史卡第(小提琴)
Pierre Fournier 傅尼葉(大提琴)
Bruno Walter 華爾特 cond. The 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
Columbia / MS 6158 或 ML 5493


【文】李燾 老師

Bruno Walter 華爾特 維持一貫的浪漫,溫暖和活力,欣賞其演奏絕對是色彩豐富,永遠不覺乏味。他用陽光爽朗的方式處理本曲,斷句要比一般版本來得乾脆,音場寬闊,動態也令人滿意。

Mahler 馬勒 Symphonie No 1 'Titan'《第1號交響曲:巨人》
Bruno Walter 華爾特 指揮 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 哥倫比亞交響樂團
Columbia / MS 6394


【文】崔光宙 老師 音樂月刊 第 153 期 (1995 年 6 月號)

Bruno Walter 華爾特 曾寫過一本內容精彩的《馬勒傳》。根據書中自述,他是 1894 年 6 月在 威瑪 舉行的 德國人民音樂協會音樂節 中,首度聽到 Mahler 馬勒 親自指揮 Symphonie No 1 'Titan'《第1號交響曲:巨人》的演出。幾個月後,Bruno Walter 華爾特 在 波里尼 的推薦之下,到 Hamburg Opera 漢堡歌劇院 任職,而 Mahler 馬勒 正是該院的常任指揮。從此 Bruno Walter 華爾特 追隨 Mahler 馬勒 學習指揮七年,一直到 1911 年 Mahler 馬勒 去世為止。因此 Bruno Walter 華爾特 詮釋的 Mahler 馬勒 十分具代表性,是經過作曲家本人心傳的正統之作。

Symphonie No 1 'Titan'《第1號交響曲:巨人》錄於 1961 年 2 月,第一樂章開始,那種寬廣無垠,而又神秘玄虛的大自然聲響,就十分引人入勝。全曲飽滿的活力與驚人的管絃樂動態,比之今天最新的數位錄音仍有過之。

Mahler 馬勒 Symphonie No 2 'Resurrection'《第2號交響曲:復活》
Bruno Walter 華爾特 指揮 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 哥倫比亞交響樂團
Columbia / M2S 601 或 Y2-30848


【文】崔光宙 老師 音樂月刊 第 153 期 (1995 年 6 月號)

Bruno Walter 華爾特 曾寫過一本內容精彩的《馬勒傳》。根據書中自述,他是 1894 年 6 月在 威瑪 舉行的 德國人民音樂協會音樂節 中,首度聽到 Mahler 馬勒 親自指揮 Symphonie No 1 'Titan'《第1號交響曲:巨人》的演出。幾個月後,Bruno Walter 華爾特 在 波里尼 的推薦之下,到 Hamburg Opera 漢堡歌劇院 任職,而 Mahler 馬勒 正是該院的常任指揮。從此 Bruno Walter 華爾特 追隨 Mahler 馬勒 學習指揮七年,一直到 1911 年 Mahler 馬勒 去世為止。因此 Bruno Walter 華爾特 詮釋的 Mahler 馬勒 十分具代表性,是經過作曲家本人心傳的正統之作。

Symphonie No 2 'Resurrection'《第2號交響曲:復活》錄於 1958 年 2 月,第三樂章詼諧曲,一開始的定音鼓,鼓粒清晰,極富彈性,低音大提琴的撥奏深沉清晰,非第一流的錄音,無法達到此境界。

終樂章結尾,全樂團及合唱團唱出德國詩人 F.G. Klopstock 克洛普斯托克(1724-1803)的復活頌歌:『人們歷經艱辛,遭受沉重災難,我願離開人間,走上天庭,踏上廣闊的前程。... 在短暫的休息後,死者們將復活,我的心將不會徒然活著,也不會平白受苦...。』

這個驚天動地的戲劇化結尾,Otto Klemperer 克倫培勒 處理時,是以合唱為主體;Bruno Walter 華爾特 則特別強調獨唱和管風琴,且以管絃樂和合唱作為背景,莊嚴雄偉的感覺相同,但是更有四兩撥千斤之效。

Mahler 馬勒 Das Lied Von Der Erde《大地之歌》
Mildred Miller 米勒:女中音
Ernst Häfliger 海弗利格:男高音
Bruno Walter 華爾特 指揮 New York Philharmonic 紐約愛樂
Columbia MS 6426 / 或 Y 30043


【文】崔光宙 老師 音樂月刊 第 153 期 (1995 年 6 月號)

Bruno Walter 華爾特 是 Mahler 馬勒 Das Lied Von Der Erde《大地之歌》的首演指揮。他在 1952 年指揮 Vienna Philharmonic 維也納愛樂 的版本,有英國世紀女中音 Kathleen Ferrier 費麗兒(1912-1953)的演唱,成為無所比擬的黃金陣容。

Bruno Walter 華爾特 指揮 New York Philharmonic 紐約愛樂 的這個最後版本,則是 1960 年 4 月在紐約曼哈頓中心的演出,女中音 Mildred Miller 米勒 雖然沒有 Kathleen Ferrier 費麗兒 天生的感人氣質,但是聲音渾厚圓潤。在 New York Philharmonic 紐約愛樂 精彩的烘托之下,盡情表現唐詩中的意境。瑞士男高音 Ernst Häfliger 海弗利格 聲音高亢陽剛,但沒有一般德籍男高音的衝擊性。

管絃樂的部分,表情細膩、層次分明,幾乎令人難以想像是 1960 年的早期立體錄音,Bruno Walter 華爾特 一生藝術精華盡在於斯!

Mozart 莫札特 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 K. 550《第 40 號交響曲》
Bruno Walter 華爾特 指揮 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 哥倫比亞交響樂團
Columbia / MS 6869


【文】崔光宙 老師 音樂月刊 第 107 期 (1991 年 5 月號)

大指揮家 Bruno Walter 華爾特(1876-1962)出生於柏林,他繼承了德奧音樂的厚重傳統,1939 年遷居美國以後,將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洛杉磯愛樂 和 New York Philharmonic 紐約愛樂 提升為全美第一流樂團。Bruno Walter 華爾特的詮釋,以 Mozart 莫札特、Beethoven 貝多芬 和 Brahms 布拉姆斯 見長,音樂中溫柔敦厚、親切平易的特質,十分耐人尋味。

Bruno Walter 華爾特 的 Mozart 莫札特 交響曲,具有明顯的故事敘述性,和強大的說服力,例如本輯 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 K. 550《第 40 號交響曲》第二樂章,木管像受了委屈而哭號的孩子,而弦樂則像充滿母愛的撫慰力量,在均衡之下,又加上了溫馨。

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 哥倫比亞交響樂團 在他的帶領下,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厚重,給人舒適堅穩的美感。


Mozart 莫札特 Violin Concerto No. 3 In G Major, K. 216《第3號小提琴協奏曲》/ Violin Concerto No. 4 In D Major, K. 218《第4號小提琴協奏曲》
Zino Francescatti 法蘭契史卡第:小提琴
Bruno Walter 華爾特 指揮 Columbia Symphony Orchestra 哥倫比亞交響樂團
Columbia / MS 6063 或 ML 5381


【文】羅門 老師

這是歷史名演。在 Bruno Walter 華爾特 的指揮下,這2首 Mozart 莫札特 小提琴協奏曲成了唯一可以讓 Zino Francescatti 法蘭契史卡第 與 Arthur Grumiaux 葛羅米歐 等人並論的傳世錄音。

可是在這裡的是一種完全不同的 Mozart 莫札特 協奏曲,更具複音和大協奏曲性格,管弦樂語法和小提琴有等重的地位。

Arthur Grumiaux 葛羅米歐 的版本是浮在管弦樂團上的銀色雲朵,Zino Francescatti 法蘭契史卡第 的這個版本,則是在管弦樂團水中穿梭載浮載沉的銀鯉。音色是很接近的,可是因指揮不同,而帶來不同的趣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