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歡巴赫G弦之歌、阿爾賓諾尼G弦慢板、帕海貝爾卡農、羅西尼弦樂奏鳴曲.. 請一併參考 Britten 布列頓《簡易交響曲》(Simple Symphony)。這些曲目的編制,小至室內樂,大到管弦樂團,是古典初學者踏進管絃樂編制的橋樑。因為這些曲目有管弦樂團的編制,卻沒有管弦樂的千變萬化。以編曲而言,比較接近當代音樂,因為主旋律重複的次數較多;以節奏而言,速度較慢,所以較易聆聽,容易被大眾接納。
【文】崔光宙 老師 音樂月刊 128 期 (1993 年 5 月號)
英國最知名的現代作曲家 Benjamin Britten 布列頓(1913-1976)集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 才華於一身。十三歲開始隨 Frank Bridge 布里奇 學習作曲(Britten 布列頓在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求學時期,大作曲家 Frank Bridge 布里奇將他收作私人學生,1937 年 Britten 布列頓譜寫《布里奇主題變奏曲》(Variations on a Theme of Frank Bridge),向老師致敬,主題取於布里奇的《三首牧歌弦樂四重奏》(Three Idylls for String Quartet)的第二個主題。
)
十七歲進入 倫敦皇家音樂學院,成為 John Ireland 愛爾蘭 的作曲學生,在音樂院的三年期間,他對作曲曾經感到很挫折。1933 年 Benjamin Britten 布列頓 又轉往維也納,學習十二音列的作曲技法,在此期間,他將九歲至十四歲之間所創作過的一些片段旋律,組合成四個樂章的 Simple Symphony《簡易交響曲》,這首作品雖然不能算是他的成名作,卻是他最平易近人,也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想要欣賞 Benjamin Britten 布列頓,可以從這裡開始。
1939年,布里奇(Bridge)在美國贈與布里頓(Britten)自己的朱薩尼(Giussani)中提琴,並祝福他,布里奇(Bridge)在兩年後往生。
1942 年 3 月,Benjamin Britten 布列頓 和著名男高音 Peter Pears 皮爾斯 乘坐一艘瑞典貨輪,由美國返回英國,歷經一個月的危險航行,終得返家,在此期間他創作了 A Ceremony of Carols《頌歌儀式》,這是一首由豎琴伴奏的合唱曲,和聲銳利,令人印象深刻,一聽難忘。
從 1945 年起,是 Benjamin Britten 布列頓 創作英語歌劇的高峰時期,他運用英語的抑揚頓挫來發展樂句,以打破語言受限於音樂的困境。同年完成的歌劇 Peter Grimes《彼得格林》,是描寫靠海維生的人,與大海奮鬥的經過,第一幕中的『黎明』,是一段令人耳目一新的描寫音樂,由於這部歌劇裡的管弦樂精彩萬分,後來被單獨選出,在音樂會演奏,即 Four Sea Interludes《四幅海景》。
二次大戰後,Benjamin Britten 布列頓 為教育影片 Instruments of The Orchestra《管絃樂的樂器》編寫配樂,他以 Purcell 普塞爾 的音樂主題編寫變奏曲和賦格,即成今日著名的 The Young Person's Guide to the Orchestra《青少年管絃樂入門》。
Mozart 莫札特 Piano Concertos No.20 K.466 & No.27 K.595《第 20、27 號鋼琴協奏曲》
Clifford Curzon 柯爾榮:鋼琴
Benjamin Britten 布列頓 指揮 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英國室內管弦樂團
Decca / SXL 7007
London / CS 7251
【文】陳國修 老師 音樂月刊 133 期 (1993 年 10 月號)
Clifford Curzon 柯爾榮(1907-1982)的鋼琴彈奏,以音質優美和內在寧靜著稱。他對 Mozart 莫札特 Piano Concerto No.27 K.595《降B大調第 27 號鋼琴協奏曲》情有獨鍾,認為在分句、觸鍵和意義各方面均充滿無窮無盡的變化。他一共錄製過3個版本,指揮者分別是 George Szell 塞爾(未准發行)、Istvan Kertesz 克爾提斯 和 Benjamin Britten 布列頓。
Benjamin Britten 布列頓 這個版本,其實在 1970 年就已錄製完成,由於 Clifford Curzon 柯爾榮 又從樂譜發現若干奧妙,認為還不能完全代表他的終極觀點,所以直到 1978 年,在獲得 Decca 唱片公司再錄第4版本的承諾下,才批准發行(這個和 Benjamin Britten 布列頓 一起錄製第3次的版本)。然而第4版卻因病未能完成,本輯終究還是成為他對 Piano Concerto No.27 K.595《降B大調第 27 號鋼琴協奏曲》演詮之絕響。Clifford Curzon 柯爾榮 巧妙調和神經緊張的能量和神殿般冷靜,的確偉大。
另一首 Piano Concerto No.20 K.466《d小調第 20 號鋼琴協奏曲》,他們所投下的濃濃悲劇陰影,最符合本曲調性所應有的意境。Kenneth Wilkinson 掌盤錄音,醇美自然,無懈可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