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tok 巴爾托克 Violin Concerto No. 2 (1938)《第2號小提琴協奏曲》
Pinchas Zukerman 祖克曼 (小提琴)
Zubin Mehta 祖賓梅塔 指揮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洛杉磯愛樂
Columbia / M 35156
【文】陳國修 老師 音樂月刊 112 期 (1991 年 11 月號)
Bartok 巴爾托克 的《第1號小提琴協奏曲》是為一位少女提琴手所寫的小型曲目,Bartok 巴爾托克 去世十三年後才首演。Pinchas Zukerman 祖克曼 拉的是真正重量級的 Violin Concerto No. 2 (1938)《第2號小提琴協奏曲》,此曲於 1939 年首演,第一樂章深受匈牙利民歌及 Schoenberg 荀白格 的十二音列影響,第二、三樂章則巧妙的運用主題與變奏的技巧編織起來。
Bartok 巴爾托克 原先以樂團結尾,獨奏小提琴沉默無聲,後來應首演者 Szekely 之請,改寫最後 22 小節,使之比較像傳統協奏曲的結束。於是就產生了兩個版本,本輯是 1938 年的原始版本。
Berlioz 白遼士 - Harold In Italy 哈洛德在義大利
Daniel Benyamini 貝納米尼 (中提琴)
Zubin Mehta 祖賓梅塔 指揮 The 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以色列愛樂
London / CS-6951
【文】邵義強 老師 音樂與音響 第 78 期 (民國 68 年 12 月號)
這是 Zubin Mehta 祖賓梅塔 第一次灌錄的 Berlioz 白遼士 唱片。在本輯之前,即使是最通俗的『幻想交響曲』或『序曲』,他都不曾做過錄音。我們如果從過去他為數不少的優秀演奏觀察,就不難推想這首標題趣味及強烈的樂曲,是非常投合 Zubin Mehta 祖賓梅塔 的專長的。
在這首不停地交錯與衝擊著激情與幻想的 Harold In Italy『哈洛德在義大利』中,梅塔展現出極富戲劇性的表情,以及宏大的起伏,把此曲所擁偶的魅力,發揮到最大極限。目前全世界數一數二的以色列愛樂,也毫無難色地照著梅塔的要求,呈現出多彩的音色與沸騰的演奏。
擔任中提琴主奏的 Daniel Benyamini 貝納米尼,是這個樂團的小提琴首席(自 1960 年至 1990 年),他也是 Daniel Barenboim 巴倫波英 指揮 Orchestre de Paris 法國管絃樂團時,該團的小提琴首席。Benyamini 貝納米尼 的音質優美,技巧也相當卓越,中提琴那魅人的表情,很難得地跟樂團完全地交融在一起。
Brahms 布拉姆斯–Violin Concerto 小提琴協奏曲
Isaac Stern 史坦 (小提琴)
Zubin Mehta 梅塔 指揮 New York Philharmonic 紐約愛樂
Columbia / M 35146
【文】邵義強 老師 音樂與音響 第 83 期 (民國 69 年 5 月號)
老當益壯、鋒頭仍健的小提琴大師 Stern 史坦,最近(1980 年)灌錄一連串轟動樂壇的協奏曲唱片:包括 Vivaldi 韋瓦第、Tchaikovsky 柴可夫斯基、Penderecki 潘德烈茲基,以及本輯 Brahms 布拉姆斯 的作品,張張精彩。在這些白熱化的名演奏中,Stern 史坦 的完美藝術,足以流傳後世,永受世人紀念!
像本輯的演奏,不僅技巧完美、內容紮實,而且隨處散發著熱與力。音樂在他手下,顯得如此艷麗、新鮮,雕琢又是何等深刻、充滿內涵。他的技藝顯得游刃有餘,有著以前難得一見的訣竅與寬宏感。
在第一樂章,年輕的 Mehta 梅塔,反而受到熱氣沸騰的 Stern 史坦 的感染,管絃樂也顯得精神抖擻、光芒四射!指揮與獨奏者,不僅氣脈相投,而是電流的交通;第二樂章那深邃的精神美,也值得大書特書,在穩重的速度上,小提琴充分吟哦、高歌。到第三樂章時,一變而成為熱血澎湃的演奏,如同巨龍吐火!
獨奏與樂團的火拚,令人屏息、捏汗!
Liszt 李斯特 - The Battle Of The Huns 匈奴之戰 / Orpheus 歐菲斯 / Mazeppa 馬采巴
Zubin Mehta 祖賓梅塔 指揮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洛杉磯愛樂
【文】邵義強 老師 音樂與音響 第 51 期 (民國 66 年 9 月號)
李斯特在音樂上留下的功績,雖然涉及多方面,可是愛樂者最不可或忘的,就是創始了『交響詩』。
交響詩乃是李斯特受到法國浪漫主義大師 Berlioz 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的強烈刺激後,所構思出來的。這一種單樂章的管弦樂曲,曲式是順應標題的內容,採用自由的樣式寫作的,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典型樂曲。在 Liszt 李斯特所寫的十三首交響詩,以大家最熟悉的『前奏曲』最為著名,本輯收錄的『Mazeppa 馬采巴』、『Orpheus 歐菲斯』亦極傑出,『匈奴之戰』亦然。
交響詩『Mazeppa 馬采巴』取材自十七世紀哥薩克英雄馬采巴年輕時的軼事,這是一首極富戲劇魄力的異色之作,1854 年在威瑪首演。年輕時,貴族馬采巴是個好色之徒,擔任波蘭王的侍從時,因和一位美麗的伯爵夫人私通,為伯爵發現後,被縛在一匹野馬背上,流放荒野,一共奔跑了三晝三夜,後來到達烏克蘭時,野馬不支倒斃,馬采巴也幾乎斷氣。這時幸有哥薩克兵救助,馬采巴才倖免一死。後來他就做了烏克蘭王,興兵和波蘭開戰,李斯特的交響詩,忠實描寫了這一切過程。
『Orpheus 歐菲斯』是李斯特交響曲中,最優美的作品之一。這是 1854 年,在威瑪指揮上演葛路克的同名歌劇時,受到感動而作曲的。這位希臘神話中的音樂家,『頭上戴著神話中的桂冠,披著一件散滿星星的斗篷,他述說著神的話語,為了歌唱神的歌曲,他的雙唇張開,他那優美纖細的手指,有力地彈奏著里拉琴的琴弦』。『森林的百獸,迷惑般豎起耳朵,粗暴的人類變溫和了,喧吵的小鳥也沉默了,連小河都壓低它的潺潺聲。』
1855 年夏天,韋特根斯坦伯爵夫人送李斯特一幅著名壁畫『匈奴之戰』的臨摹畫,他就自此獲得靈感,寫作同題的交響詩。第四世紀中葉,匈奴酋長阿替拉,曾率領蠻悍的族人攻打羅馬,該圖畫的是雙邊開戰後,雙邊的士兵,又變成幽靈,仍然在空中舞劍廝殺的情景。
Zubin Mehta 祖賓梅塔 的這個傑出演奏版本,每一段落都有周密精細的計算,尤其靜與動的對比,無比鮮明,以『Mazeppa 馬采巴』最為生動,特別是第一段,充滿扣人心弦的魄力與內張力,描寫馬采巴被綁在野馬,疾馳過荒野,充滿魄力,使人毛骨悚然,充分顯示 Mehta 梅塔 那魔棒的魅力,這是可與 Karajan 卡拉揚 比肩齊名的名演奏。
在『Orpheus 歐菲斯』中,Mehta 梅塔 著重旋律的歌唱和流瀉,因此呈現出相當優美的意境。這首寧靜的交響詩,是以弦樂器為中心,而且小提琴獨奏,與豎琴撥奏,皆相當活躍。
『匈奴之戰』亦顯示無比精彩的設計,而且謹慎地演奏出來。開頭描寫泰德力克王和部下的亡魂,跟匈奴軍大戰的場面音樂,真是無比淒烈、攝人心魄。Mehta 梅塔 的指揮法,在此處極其新鮮,銅管樂器厚實的音響,以及神妙的定音鼓,全都使人五體投地,本曲在演奏中還加入管風琴,使得低音格外豐沛。
第一次聆聽本輯,就帶給我無比快樂的感受,此前 Zubin Mehta 祖賓梅塔 曾指揮維也納愛樂,灌錄過幅度雄大的李斯特『前奏曲』,可是隔了很長時間以後,他才再度和李斯特打交道。像這種浪漫氣息濃厚的交響詩,是多麼投合他的體質!
本輯是接觸李斯特音樂時,不可或缺的唱片,錄音極為優秀,每種樂器的音色都非常明麗、栩栩如生!
Puccini 普契尼 - Turandot 杜蘭朵公主 精選輯
Zubin Mehta 祖賓梅塔 指揮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倫敦愛樂 與 John Alldis Choir 阿爾迪斯合唱團
Joan Sutherland 蘇莎蘭 (女高音)
Luciano Pavarotti 帕瓦洛帝 (男高音)
Nicolai Ghiaurov 賈洛夫 (男低音)
Montserrat Caballé 卡芭葉 (女高音)
Peter Pears 皮爾斯 (男高音)
Tom Krause 克勞塞 (男低音)
Decca / 6.41852
Decca / SET 573
London / OS 26377
【文】邵義強 老師 音樂與音響 第 38 期 (民國 65 年 8 月號)
這是一套充滿自信、具有奇異魔力的優秀唱片,不僅是『一萬美金』的巨星 Joan Sutherland 蘇莎蘭(扮演 Turandot 杜蘭朵公主),和 Montserrat Caballé 卡芭葉(扮演 柳兒)首次搭檔,像 Luciano Pavarotti 帕瓦洛帝 扮演 卡拉富王子,Peter Pears 皮爾斯 扮演 阿爾頓皇帝,以及大指揮家 Zubin Mehta 祖賓梅塔 等豪華的巨星陣容,乃是 Decca 唱片公司才能辦得到的。
之所以提到奇異魔力,是由於上述巨星一起演唱這個以北平紫城為背景,故事完全是杜撰的歌劇時,起初使我感受到各種抵抗之情,可是反覆聆賞兩三次後,卻逐漸習慣了,而且由『奇突』變成一股『魔力』,深扣我的心弦,這種感受是很特別的。
本輯『Turandot 杜蘭朵公主』的演唱,已經推翻了此前演唱這部歌劇的一些既成概念,比如 Peter Pears 皮爾斯 所唱的 阿爾頓皇帝,不再是聲音乾枯的老人,而成為充滿慈愛與威嚴的真正國王;Tom Krause 克勞塞 所唱的 官吏,並非滑稽的丑角,而是具有性格的人物。
Zubin Mehta 祖賓梅塔 的指揮,和此前我們聽慣的純粹義大利樣式,在表現上也是迥異的,他的和聲色彩是多麼副力豐沛!旋律又是多麼明快,力度起伏的設計,更是懾人心魄!這一切表現,和 Puccini 普契尼 音樂中的根本要件,似乎是一致的。
Puccini 普契尼 的音樂中,那圖案化的結構,以及平易的旋律,都使用複雜的和聲包圍住了。這種手法,和他同時代的 Mahler 馬勒,多少是相通的。而此前,Mahler 馬勒 一直是 Zubin Mehta 祖賓梅塔 的拿手音樂,於是根據此項體驗,很成功地指揮了 Puccini 普契尼 的這部歌劇。
同時我們也不可忘記,在 1960 年代,Mehta 祖賓梅塔 就時常在大都會歌劇院指揮演出『Turandot 杜蘭朵公主』,因此,他對這部歌劇知之甚稔,本次在灌錄時,也能展現出活生生的戲劇情景。
演唱者中,表現最優異的,首推 Pavarotti 帕瓦洛帝 演唱的 卡拉富王子,和 Caballé 卡芭葉 演唱的 柳兒。對 Pavarotti 帕瓦洛帝 而言,卡拉富王子 這個角色或許過分戲劇性,可是在唱片中,他的歌聲卻發揮最大威力,成為我們所知道最偉大的卡拉富。
Caballé 卡芭葉 也充分展現出她那美聲的魅力,第一幕獨唱的最弱音和柔音(Scotto Voce),美得令人屏息;擔任女主角的 Joan Sutherland 蘇莎蘭,則努力改變她原先纖細的音質,使出渾身解數,非常賣力地把 Turandot 杜蘭朵 唱好。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倫敦愛樂 雖然是英國樂團,卻能奏出義大利歌劇特有的富麗音響,或許這是由於 Wilkinson 威金森 優異的錄音,以及 Mehta 祖賓梅塔 非凡的手腕使然。
Richard Strauss 理查史特勞斯 An Alpine Symphony
Zubin Mehta 指揮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洛杉磯愛樂
Decca / SXL 6752
【文】邵義強 老師 音樂與音響 第 59 期 (民國 67 年 5 月號)
這是一張色彩富麗、表情十足的優秀唱片,作品本身就是多采多姿的,再加 Zubin Mehta 梅塔生動的演奏,就變得格外迷人了!
Zubin Mehta 梅塔在這首繪畫般的管弦樂曲中,充分發揮他那製造各種音響變化的才華,而且每一細節都充滿細膩的表情,同時又展現出微妙的明暗變化,使我們彷彿身歷其境,享受到在攀登阿爾卑斯山的過程中,那驚險的、目不暇給的體驗。
此片中,管絃樂也顯示出悠揚的歌唱,旋律與節奏,都相當明晰、幅度宏大。音響充沛的低音弦,則美好地傳達出這首作品中。
莊嚴的氣氛,三角鐵和鋼片琴的音響頗為清脆,法國號、小喇叭和伸縮喇叭則加增了音樂的深處感。
Richard Strauss 理查史特勞斯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Zubin Mehta 祖賓梅塔 指揮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洛杉磯愛樂
Decca / SXL 6379
【文】邵義強 老師 音樂與音響 第 45 期 (民國 66 年 3 月號)
Richard Strauss 理查.史特勞斯 的這首交響詩,正如曲題所示,是從大文豪 Nietzsche 尼采 的名著 Thus Spoke Zarathustra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獲得靈感的。可是作曲者卻無意將 尼采 的哲學體系藉由音樂表現出來,而是把原著中某些段落的時期,用音樂描寫的。由於 Richard Strauss 理查.史特勞斯 在青年時代,曾在慕尼黑大學修過哲學和美學的課程,在這首音樂中,必然地使音樂和哲學,在某種程度中相互融合了。
本輯常被拿來當作音響測試片,因為這首音樂,在經過描寫朝日東昇的平靜序奏後,當超人 查拉圖斯特拉 走下俗塵時,音樂變得無比壯麗,號角齊鳴,鼓聲震耳,加入莊嚴、渾厚的管風琴後,音樂又逐漸平靜下來,只要試放這一段,即可聽辨器材的音色與威力如何。
此前由 Karajan 卡拉揚 指揮 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錄製的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如附圖),是當時演奏與錄音都最為出類拔萃的,可是當 Zubin Mehta 祖賓梅塔 指揮 Los Angeles Philharmonic 洛杉磯愛樂 這個版本發行後,本輯確實是一張非常精彩的演奏,要把 Richard Strauss 理查.史特勞斯 那複雜的總譜,化成井然有序的音響,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而 Mehta 梅塔 似乎把它當成傳家之寶,自由自在地把玩,任意使洛杉磯愛樂管弦樂團發出他想要表現的音彩。
擔任錄音的技術師 米謝爾,也功不可沒,他把一絲不亂的合奏、富麗的音響,以及多采多姿的表情,都美好地把握了。
Karajan 卡拉揚 的版本,以壯麗表現取勝,而 Mehta 梅塔 的演奏,卻更為微妙,音彩富於變化,在流暢的音樂中,不乏抒情性與官能美,這是洋溢著鮮明表情、銳利的感覺,以及年輕人朝氣的名演奏,像這種新鮮味,在那些身經百戰的指揮大師身上,是很難流露出來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