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簡介】黑名單工作室 - 抓狂歌

2008 年 7 月上網標下 黑名單工作室 的『抓狂歌』,封面寫著:『這不是黑白唱,這是咱的蕃薯仔歌』。內附簡介一張,轉載如下,與樂友分享。

蕃薯仔歌的傳唱人

抓狂歌』的演唱者;沒有亮麗的外形,有的只是一顆火熱的心。

《王明輝》

王明輝是『黑名單工作室』的靈魂人物,溫文的他一直處身在音樂圈裡,深覺台灣的音樂缺乏自主性和個人色彩,經過多年的醞釀構思,這張專輯終於完整的呈現在我們面前。

也許你在其中嗅得強烈的反諷,然而,所有的問題,所有的答案,王明輝說留給聽的人去判斷吧!

《林暐哲》(『拆除大隊』主唱)

他很年輕,臉上猶掛著叛逆的痕跡;他很健談,話鋒充滿對世態的關心。

以前熱衷於『龐克音樂』,喜歡在台上狂放的嘶吼,喜歡流汗的感覺。一直到遇見王明輝,聽到這些歌的 DEMO,林暐哲說他簡直觸電了。開始正視自己與這片土地的情感,只有大聲的唱出對台灣的愛,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參與這張專輯的演唱,林暐哲感受到承傳的責任,我們應該留給下一代什麼東西呢?『不管我們是不是正在痛苦,正在成長、正在尋求,都應該給下一代多一些自由,讓他們擁有一些奮鬥的尊嚴。』

《陳明章》

大口喝酒、大塊吃肉、口嚼檳榔、腳趿拖鞋,這是初見陳明章的印象,沒有人敢相信眼前這個人懂音樂、會唱歌,甚至還為『戀戀風塵』配樂而得到法國南特影展最佳電影音樂。

這只是陳明章的傳奇之一。事實上,陳明章的人生就是一頁曲折離奇的傳說。

他的傳奇人生,已廣受媒體的報導,也受邀至校園作個人演唱。他們說他是『素人歌手』,不曾受過正規音樂訓練,卻以一把吉他土法煉鋼完成『唐山過台灣』、『戲仔』、『阿雲的故事』、『茄冬樹下』等四個組曲,每一組曲都記錄新舊交替下的台灣面貌及人海浮沉。

有人推崇他是繼 陳達 之後,發揚台灣民謠的一顆彗星,一口土腔十足的閩南語,古拙樸實的遊唱方式,一句句說唱出台灣的天與地。

關於陳明章這個人,我們建議你從歌裡去認識他。

《葉樹茵》

每次遠遠地看著嬌小的她,拄著柺杖費力的走來,好不容易走到面前了,她也總是不吝惜地把笑顏送給你。在『黑名單工作室』這個團體裡,葉樹茵的話並不多,大部份的時間,她都神定氣閒的坐在角落,安靜的聽大夥說話。即使錄音時間排在深夜,遠住安坑,早上又必須上班的她,也不曾喊過一聲累,她默默照顧著每個夥伴的情緒,也樂意沉浸在熱愛音樂的痴狂裡。

葉樹茵唱的是『傷心無話』,一首非常感性抒情的作品。她常自嘲自己的肺活量吹不滿一個汽球,可是,我們聽到的歌聲,卻是流露出一種執著與韌性的情操,也彷彿看到葉樹茵發乎至情的感動。

這個小女子,令人疼惜。

第壹章

你問過自己嗎?

當你熟背中外史地,你對台灣的歷史了解多少?

當你對國語、西洋歌曲如數家珍時,可曾對母語歌謠多一些關注?

當台灣現階段處於極度動盪中,你想過自己在這個時代所扮演的角色嗎?

你知道台灣的歷史,台灣的歌在哪裡嗎?

阮聽見台灣的心卜卜跳

溯古望今,台灣三百餘年來,在每一個時代裡,因為受到自然地理、民情風俗、歷史背景及文化淵源等的影響,產生了許多代表不同意義的民間歌謠。自先民唐山過台灣以來,歷經鄭成功、滿清、日本據台的斑駁歷史,乃至光復以後,所流傳的台灣歌謠皆能反映先民開拓史的生活寫照,也讓後代子孫一窺本土政治文化、社會經濟的轉徙變革。

然而,不知何時,台灣歌曲的精髓,反映人性人心與生活的特性,卻漸漸消失,我們的少年們再也看不見自己長大的青年綠野。反之,西洋、東洋與國語流行歌曲蔚然成為大多數人的音樂娛樂主題。

台語歌曲的創作空間遭此重創,再也脫離不了閨秀之氣和江湖酒色的格局,很少有描寫現代社會現象的作品,顯然早已無法負荷反映時代、記錄人心的任務。

台灣歌謠何去何從?

如何創造與時俱進的台灣歌謠?

如何讓台灣的新生代正確地對待母語與自身情感之間的關係?

以上的每一個問號,也許都和你毫無干係,也許和你生生相息,但是有一群人,他們卻將它視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開始了長達五年的思索、創作和找尋。

即將成為台灣最重要的鄉音

抓狂歌』專輯,就是從這個問號出發,為了彌補長久以來斷層遺憾而製作。我們決定在此時發行這張專輯,是因為我們深切了解這是台語歌曲轉型與提昇的契機;甚至可以說,台語歌曲已經到了重生或沉淪的關頭,究竟這個數十年老幹,能不能萌生新芽?在『抓狂歌』裡,我們終於看到它為台灣歌謠開闢了一條全新而宏觀的出路。

我們甚至不把『抓狂歌』視為一張唱片或幾首歌謠而已,我們毋寧看待它是台語文化自覺意識的甦醒,和台語文化再造階段之一,它在台灣音樂歷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將是獨一而意義非凡的。

當你聽到了『抓狂歌』,你也許驚訝台語原來也可以用如此嶄新開闊的手法詮釋,你也許不敢相信台語歌也能呈現敏感和現實批判的話題;然而,無論如何,當你聽完之後,這些歌曲就鐵定烙印在你的心裡,一如台灣與你的血脈關係。

於是,你明白心底的感動,原來源自於它喚醒你對這片根深土地的關懷。

第貳章

這是講咱的生活,
講咱的故事,
這是咱的蕃薯仔歌。


『抓狂歌』專輯,由黑名單工作室製作,對於這個音樂團體,你可能非常陌生,但這並不重要。

黑名單工作室的成員,有王明輝、陳主惠、Keith,他們是一群流行音樂的異議份子,悖離商業導向,一心企圖創作出屬於這塊土地的新台灣音樂。這張作品,是他們目睹台灣的解嚴之後,面臨民主胎動的陣痛、社會經濟結構的遽變,在在激發台灣人自覺意識的甦醒,『抓狂歌』的創作動機來自於此。黑名單工作室宏願用熟悉的母語,以音符勾勒出台灣四十年來的變遷風貌,誠懇地對台灣現實社會提出一種看法,賦予台灣歌的新時代精神,和更多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分享。

儘管在音樂內容意識中,黑名單努力地做深層的陳述和剖析,但在音樂形式的表現,他們大膽運用西方 Rap 和搖滾曲風,加上本土持有的氣質,亦莊亦諧的唱出前所未有的搖滾式台語唸歌。如『民主阿草』描繪台灣解嚴後的一些政治風景,取材敏銳卻直指社會問題;『台北帝國』為台北歷史把脈,揭發經濟飛騰的脈絡和虛相;『阿爸的話』更直擊普天下為人父母望子(女)成龍(鳳)的殷切心情;『抓狂』這首歌,有著迷幻搖滾的味道,利用台灣諺語點出台灣繁華中的離奇現象,強烈的反諷中隱含敦厚的悲憫之情。

另一方面,黑名單也採用樸素的遊唱風格,舒緩地詠懷昔時以農立國的質樸性情,如『播種』懷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村景象;『新莊街』、『慶端陽』則重新喚起文明社會早已失去的對人、節日的敬重;『傷心無話』更是一帖抒情佳品。

詞意的內涵,音樂的多元,豐富了『抓狂歌』潛在的創作企圖,同時開拓了原來台語歌曲狹隘的格局。

第參章(台灣歌唱未煞…)

●唐山過台灣●

明末清初,先民自唐山過台灣,一步一鋤,流汗滴血的開疆闢土,那時的民謠多以生活點滴為素材,如『天黑黑』、『飲酒歌』、『丟丟銅仔』、『搖囝仔歌』、『草螟弄雞公』、『桃花過渡』…,在在反映先民開拓史是充滿樂天和希望。

●日據時代●

中日甲午戰後,台灣淪為日人的戰利品,日閥採取高壓奴化的政策,迫害台灣同胞,因此歌謠的創作均藉著對景緻、戀情、閨怨的描繪來影射對抗異族統治的感受,如民國 21 年的『桃花泣血記』(第一首台語流行曲)、民國 22 年的『望春風』,以及『四季謠』、『青春嶺』、『滿面春風』、『雨夜花』、『心酸酸』、『河邊春夢』、『阮不知啦』等,不僅其歌詞反映時代,其旋律更是優美,傳唱至今。

●光復初期●

1945 年台灣光復,從異族魔掌掙脫出來,然而在戰後的廢墟中重建家園,民主疾苦是必然的,所以這時出現一些反映各行百態及社會景象的歌謠。如『燒肉粽』、『三輪車伕』、『收酒矸』、『賣枝仔冰』、『望你早歸』、『孤戀花』、『秋花夜雨』…。

同時,光復初期也是台灣歌謠創作最興盛的時期。

●50-70 年代●

50 年代末期,推行國語運動,國語流行歌曲興起,政府立法限制了台語及台語歌謠的發展。60 年代中期,國語歌曲已然成為大多數人的音樂娛樂主題,壟斷市場,台灣歌謠則落入從屬地位,每況愈下。

●70 年代~●

民國 71 年,因社會現象的促成,台語流行歌曲逐漸從式微中再抬頭,那個時候,電影流行著黑社會、賭王鬪千王等拍攝題材,『錯誤的第一步』這本書也成為當時的暢銷書,跟風不斷,台語歌曲就成為這類社會負面的代言人。自『請你聽我講』、『心事誰人知』開唱以來,『行船的人』、『我是男子漢』、『一枝小雨傘』、『等無人』、『舞女』、『我無醉』…一直到去年(1988 年)的『買醉』、『愛拼才會贏』,首首喧騰一時。

令人憂心的是,這些歌曲的曲調多落入東洋模式,要不就是餐廳走唱的那卡西,創作空間脫離不了閨秀之氣和江湖酒色的格局,極少描寫現代社會現象的作品。

●民國 78 年●

『抓狂歌』。關心台灣多年來的變遷,描述種種社會現象,有諷刺、有反省、有鼓勵,開拓了原有台語歌曲的格局。

『抓狂歌』正處於台灣歌謠重生或沉淪的關頭,它只是一個開始,希望後繼者越來越多,將這片幾乎荒脊的歌謠園地灌溉起來,台灣的歌不能斷香火!

(參考書目:簡上仁先生著『台灣音樂之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