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簡介】陳達



恆春半島絕響 - 陳達的歌

與其說我們發現了陳達,不如說我們發現了自己,我們發現自己文化的根。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邱坤良)

陳達所演唱的歌謠,正是最具有台灣本土特色的民謠,也是承繼祖先代代相傳的歌謠及傳說故事。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 林德福)

一名拿著月琴的老人沿街吶喊著,他走路的姿勢,聽說是來自另外一個星球。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研究所教授 張照堂

陳達過世後二十多年來,在我心中一直有一個很大的缺憾,就是在他過世之後,似乎還沒有專家、學者好好整理他的遺物、資料及音樂。
(恆春鎮第七 八屆鎮長 龔新通)

1973 年史惟亮老師出任省交響樂團團長,我追隨史老師到省交擔任研究部主任。史老師同時介紹我到東海大學民族音樂研判究中心兼職差,主要工作是將民歌採集所錄得近兩千首山地、客家和福佬的民歌,轉錄拷貝、填卡建檔。何其有幸我用了兩年的時間仔細聆聽這批珍貴的鄉野之音,其中感受最深刻的當屬陳達的思想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教授/作曲家 賴德和)

陳達的表演方式及歌詞內容都是屬於台灣這塊土地,散發出土地的芬芳。在那個崇洋的年代,陳達透過月琴及歌聲,讓我們知道,也讓我們了解: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也有自己的歌謠,而這些本土歌謠,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音樂,自己的文化!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校長 曾憲政)

從事傳統音樂調查研究的過程中,對陳達是否屬於出類拔萃的民歌手,除了聽聞一些說法,自己也曾從多方面予以檢驗,而所接觸的民歌類演唱者言之,並未見聲音,表現優於陳達者。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民族音樂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呂錘寬)

陳達極富生命力的歌聲杰結合雲門舞集的『薪傳』,在當時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來關愛台灣。台灣鄉土音樂能夠延續繼起的生命,陳達的貢獻功不可沒。
(民族音樂學者/陳達忘年之交 簡上仁)

當他拿起月琴,隨著發出那悲啼似的歌聲時,從他唱的『思想起』、『牛尾擺』、『四季春』與『台東調』等曲調,我感到這個被現代都市人們忘掉的世界,是多麼真實、純樸、而感傷。使我領悟到,終於找到民族音樂的根。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兼傳統音樂系主任 吳榮順)

我喜歡的台灣民謠很多,但最喜歡,印象最深刻的台灣歌謠,則是恆春老人陳達的思想起。
(雲門舞集創辦人 林懷民)

陳達相關網站介紹

哆拉老師的又一天
路邊一棵榕樹下
民歌小站
風潮唱片
維基百科

線上收聽

1967 年 7 月 28 日許常惠錄音,陳達彈唱:五孔小調轉思想起(全長七分半,請連結台南許桑的 萎萎陰陰

1967 年 7 月 28 日許常惠錄音,陳達彈唱:思想起(全長四分半,請連結台南許桑的 萎萎陰陰

1977 年陳達應邀二度到台北「稻草人」咖啡屋駐唱(全長 29 分鐘,連結:地下鄉愁藍調

民族樂手:陳達和他的歌

民國 66 年 5 月(陳達於民國 70 年往生),由史惟亮教授編著,洪建全文教基金會出版的『民族樂手:陳達和他的歌』(封面設計:劉宗銘),內附說明及詞譜一冊,當時的價格是 80 元台幣。

將說明及詞譜一冊的文字介紹轉載如下,與樂友分享。

《序》

陳達是一位喜愛歌唱的老人,他的歌蘊含了我古老文化純樸的美與本質,聽他的歌,有著一種懷念與孺慕,相信您我都有同感。

陳達老了,他的歌聲已漸諳啞,不復往日的深沉,而更令人感到難過的是他坎坷潦倒,精神恍惚地生活著,我們有責任讓他的歌唱藝術長留,也應使他能平靜地渡他的晚年。

『民族樂手:陳達和他的歌』是一張唱片及一本小冊子,是陳達滿含鄉土傳統的歌聲,以及有關鄉土民謠的文字。基金會受史惟亮教授的重托,將之再版,除了延續我鄉土音樂的根脈,也對這麼一位終身歌唱鄉土的老人在生活上的安定盡一份棉薄之力,以再版唱片的全部收入為陳達設立專戶,讓他有個了無牽掛的晚年。

對中國音樂的關懷與喜愛您我均有同感,希望對這具有雙重意義的事,能經由您的力量而使更多的人知道,呼籲廣大的社會來支持這件事,使中國的音樂能延續而不斷的滋潤豐富。

                     簡靜惠 六十六年六月

《自序》

民間音樂的研究剛剛開始,已經考驗了多少真實與虛偽的人性,經歷了多少無情、冷漠、訕笑與誣蔑的風雨。然而民間音樂只是說:『我是寶石』、『我永遠是寶石』。

民間音樂是寶石,不在於誰將它佔有。它可以在世俗中發出奪目的光彩,也可以在深山裏永世埋藏,這兩個結局,增損的也都不是它自己。

『民族樂手:陳達和他的歌』也許還不能讓那些短視的人,回頭來參加琢磨寶石的工作,但至少可以安慰的說:『我們已經刮去了一些民間音樂的污垢,讓中國人看看它的真面目』。

                      史惟亮 六十年九月

《陳達的音樂生活》

大光里是恆春鎮外的一個小村落,幾十家農戶,三兩間小店舖,構成了這個恬靜的鄉野。五月,南台灣的驕陽曬得大地散發著有肥沃感的泥土香氣。從恆春鎮到大光里,坐計程車不過五分鐘的路程,現代文明縮短了人類時空的距離,也會要像颱風一樣,把舊日農業社會的秩序摧枯拉朽般的破壞掉,大光里今天保持著一份鄉野的恬靜,不是文明無力來摧毀它,僅是文明的『中心位置』尚未在此登陸!

在若干類似的地區,我們從台北來的『文明人』,一方面不能適應它落後的生活條件,又幸而能在此尋覓到中華民族音樂傳統不絕如縷的根,面對著國家落後的文明,又同時面對著民族行將失落了的音樂文化,我們是一群渴求真理,而又戴著假面具徬徨無措的中國人。大光里的一級貧戶陳達,是測驗我們在音樂上真實程度的一面鏡子。

陳達已經 72 歲,他未曾進過學校,不識字,他的經歷是作工、耕田、放牛和半職業性的賣唱。他年幼的時候,山區的『番人』還時而下來殺人,他說,他和『番人』能和平相處,是因為祖父娶了『番女』,他有 1/4 的山地血統。他現在還會唱兩首山地歌,那是祖母教給母親,母親又教給他的歌,他唱給我們聽,卻是十足的漢化了。



鄉間,逢年過節的歌仔戲,總是用臨時搭成的戲台,吸引了人山人海,如果戲在恆春唱,村子裡男女老少,就步行去聽,並且每一個村子都?一份錢,共享賞心悅目的一夜。

除了當時新興的歌仔戲,鄉間僅有的音樂活動就是唱民歌,陳達年小的時候,就學會了當時流行的『四季春』、『五空小調』、『牛尾伴』、『思想起』...陳達堅持的說,現在的『草螟弄雞公』和『恆春民謠』兩首,都是漢化了的山地歌,他說那是小時候在台東與山地孩子一起放牛時學來的,他的話未必是百分之百的證據,但是,他給我們已經確信不疑的『傳統』,提出了一個問號。

五十年前的南台灣,人少地大,農家的生活,雖然辛苦,卻不像今天這樣兼受到都市文明的侵擾。傍晚,能唱歌的人,成了全村子裡男女老幼的中心,大家圍繞著他們,聽他們唱歌,彈月琴、吹笛子、拉二胡,陳達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上了他音樂的第一課。

他有四個哥哥,三個姊姊,他是老么。大哥哥比他年長 28 歲,還有四哥,都是村子裡的好歌手。大哥最拿手的歌是『牛尾伴』,這是一種沒有樂器伴奏的歌曲,女孩子出嫁,吃滿月酒,慶祝事業的發展,都是唱『牛尾伴』的機會。陳達的『牛尾伴』就是在哥哥的歌聲中學會的。

至於他彈的常常使人神往的伴奏樂器月琴,卻是在唱歌以前就學會了。陳達回憶那一段有趣的日子,哥哥午睡了,他偷偷從牆上取下哥哥的月琴,找個無人的地方練起來。

他 17 歲開始彈月琴,二十歲正式在人前唱歌,陳達的音樂生活就此展開;他沒有師承,也不識樂譜,一切憑口傳,一切憑耳濡目染來記憶,陳達所學的和所演唱的過程,正是民間音樂傳承時自然必經的道路,如果我們不趨炎附勢,那麼陳達可以被加上民族樂手的稱號,他所唱的歌就是『國樂』,千分之千的『國樂』,也是今天還活著,未受文明人化裝過的『國樂』。

五十年前的台灣,男女社交不像今天一般的公開,兩情相悅而不能明媒正娶時,往往只能?之於私奔之一途。陳達曾用三種不同的曲調(五空、四季春、思想起)唱了很多段抒情性的歌,描繪?少年男女充滿矛盾的愛,他自己編詞,口語式的,有韻的,洋溢著民間藝人的特色。他是作曲家(他因為要適應歌詞,而能自由修改一個既有的曲調),他是詩人(他能即景生情,創造活生生的歌詞,描寫情感,講故事或是說道理);又是演唱家(自彈自唱)。

『文明人』對今天的披頭音樂大為傾慕,因為這些人會寫詞會作曲又自彈自唱,文明人稱披頭是現代的『唱遊詩人』,驚為奇蹟;但是卻不曾留意,在我們的鄉野,還遺留著純粹的未經人工改造過的『唱遊詩人』。這些人的歌也許不能滿足『現代感官』,但卻是創造現代音樂精神的依據,陳達正是中國音樂最後時期唱遊詩人的一個典型,看誰有福氣尊重這一份遺產?看有誰來傳中國唱遊詩人的精神衣缽,並且把它『現代化』!

陳達從十四歲起,好幾次到過台東,他坐的船叫『撫順丸』,每次開航都是在晚間,從南灣(墾丁公園附近)?發,沿著海岸,一夜可達。海上的風浪很大,暈船,生命又沒有保障,陳達想起那一次一次的驚濤駭浪的折磨,就自然的創造了坐船的歌曲。

日據時代,村子裡面都派有日本警察駐守,打人、兇狠,百姓們當然是敢怒而不敢言,只有背後悄悄的嘲罵,這一種心情,同樣反映在陳達的唱歌當中,雖然他不敢公開的演唱。

台灣光復以前,陳達的歌,在恆春一帶逐漸嶄露頭角,村子裡的婦女們是陳達最忠實的聽眾,有陳達在,別的歌手就都退避三舍不敢獻藝,結果往往只剩下他們陳家三兄弟互爭長短。他每次在不同的地方演唱,都獲得聽眾金錢的餽贈,但是他從來沒有夢想過做一個職業的藝人,而情願做水泥工、打石工、木炭工、看牛工或是收割甘蔗。有一次,日本警察把他抓起來,關在派出所,硬說他未經許可從事職業性的演唱,但是調查的結果卻是:村子裡的人欣賞他的演唱,集資做為對他的謝意,而不是收門票式的賣唱。日本人雖然不喜歡中國人保持『民族音樂』的活動,卻也無可奈何。

陳達很久以來患有眼疾,看來一隻眼似乎已眇。他喜歡嚼檳榔,儘管牙齒已經脫落得所餘無幾,他仍然樂此不疲。因為缺牙,他歌唱的效果已不復當年的轟動遐邇,但是,仍然不時的有人請他去演唱一天,唱整套的勸世歌,或是聽他海闊天空的即興創作。從台灣光復前一段吃不飽的日子開始,陳達的足跡走遍了高、屏一帶的農村,他並非從未有過得意的日子,有時候一個晚上會收入幾百元,而當時的米價一斗才三元五角。更快樂的回憶是村子裡的人們屏息欣賞和熱烈的喝采,儘管他的演唱,並沒有事前有計畫的宣傳,他也從來沒有為聽眾少而煩惱。

陳達似乎是為了保存民族音樂的命脈而生的。雖然他一生沒有結婚,沒有好的職業;雖然他一生只是貧窮和勞苦,但是,他從未離開過他的月琴,從未停止過他的演唱,唯其如此,我們今天才能說他是碩果僅存的國樂家,是我們民族音樂過渡期稀有的令人鼓舞的光彩,他使我們看到了真正的自我。聽他唱歌,我們彷彿是發現了長年在尋尋覓覓的珍貴,聽他唱歌,有『音樂血性』的現代人,會像觸電一樣引起共鳴,引起感動,引起像披頭音樂給愛好者帶來的一陣陣的狂喜。雖然今天沒有幾個人想去深入發掘陳達擁有的那一份財富,沒有人重視他,他也不重視自己擁有的這一份音樂財富,然而,毫無疑問的現象是:當我們想探討自己傳統的時候,當今天青年人甚至五十歲的中年人都不能唱一首完整的老歌的時候,當歌廳、夜總會、電視台在『民歌風格』的美名下,侮辱我們音樂傳統的時候,當我們中國人自欺欺人的讓觀光客欣賞我們人造的『民族音樂』的時候,陳達所保存的少數的歌曲,是像章翠鳳大鼓一樣,它們具有永遠發光的本質,那也就是中國新音樂取之不竭的能源。

陳達的住處,是『現代化』的,他的茅草屋曾遭颱風摧毀了多少次,當我們今年再去看他時,他已經由鄰人的捐助有了磚造的新居。房後面是一個菜圃,一年可以使陳達有大約一千元台幣的收入,加上鎮公所和民眾服務站的救濟,延續了陳達生命的晚景。

陳達的故事,並沒有再新的資料了,陳達個人過去未曾有過高潮性的黃金時代,以後也不會有。然而他的重要性,卻是在於保存了中華音樂在台灣的真實部分,我們所謂的『傳統』。凡是對傳統懷有敬意的人,聽陳達唱歌,必會產生一種遊子返鄉的悲喜交集之感,任何一種程度的真正的『現代人』,都會在陳達的歌聲中,獲得溫之故新的啟示。



《陳達所唱的曲調》

陳達不懂樂理,他唱歌時是隨性之所至,獨來獨往。因為他是如此自由不羈,又是一個人自彈自唱,所以他的曲調非常複雜,非常難以捕捉其真實性。記這樣的譜,我們的原則是:

一、根據歌詞的結構而分樂句。
二、根據歌詞的抑揚而定節奏。
三、儘可能的保存它的真實度,不自作主張。
四、尋求重點(如固定存在的滑音,較長的時值或特殊的音程)並使其?合中國民間音樂的特色。
五、不用小節線,而以每一樂句作一單位。
六、省略了伴奏樂器的記譜,只註明何處有前奏、間奏或結尾的伴奏。

陳達在本集中共使用了五個曲調:

一、思想起。
二、五空小調。
三、四季春。
四、牛母伴。
五、恆春調(即眾所俗稱的『恆春民謠』,它應該還有一個原始的名稱)和草螟弄雞公的混合曲調。

思想起、牛母伴、恆春調、草螟弄雞公,都發生於台灣的南部,另兩首曲調,『五空小調』和『四季春』更接近戲曲《歌仔戲》的趣味,如此看來,南台灣豈不正是『福佬』系民間音樂的福地!

『思想起』早已是婦孺皆知的一首民歌,且早已有人記過譜,不過陳達所唱的思想起,有別人所不及的神韻。首先他把思想起的律詩形式打破了,連『思想起』的固定序唱(即每段的起句)也成了變化不定的導句。我們所聽到的思想起,是每段各有千秋,如果是五段,便是五個變奏,各段僅在骨幹上,保持它們的共同性。這種現象存在於陳達所唱的全部歌曲之中,並非『思想起』獨有的特色。

其次,陳達唱的『思想起』,有豐富的花彩音和裝飾音,我們記譜時已竭盡所能去保全這一部分,然而,如果不聽陳達的歌,單就記譜來習唱,恐怕就難以把握到原有的神韻。由這一點看,一首民歌經由音樂家記譜,再由音樂家照譜演唱的結果,必將和『原作』有了很大的距離,而聲樂家演唱一首民歌和作曲家編寫一首民歌,都將面臨著另一個新的問號:你究竟保存了多少真實?或者你發揚了多少它核心的精粹?否則,照譜演唱,或編個『純音樂』的伴奏之類,終屬與民歌無緣。

五空小調是四句的結構,它在形式上,顯示出三、四兩句是一、二兩句的變奏和再現。(注意它們在曲調音型和每句結音上的共同點!)而一、二兩句,又顯示出一個『五度答句』的特色,與巴哈賦格的主題和答題,有相同的意義。

但是五空小調的價值,不在於它曲式方面的成就,而是它那無法取代或竄改的神韻部分,它的曲調如果脫離了那些半即興的歌詞,就會潰不成軍,如果連上歌詞,就立即能發出鏗鏘、圓滿而天衣無縫的效果。

四季春也具有『五度答句』的特色,又帶著較多的朗誦風,第三句是懸疑的一轉,構成了起、承、轉、合的形式美。如果五空小調是ABAB式的二段體,四季春就是ABCB式的二段體。五空用兩個基本材料,四季春則有三個。

『牛母伴』無論在曲式和情趣上,都比其他各首更為突出,陳達唱這首歌,一共唱了八句,每句長短不一,起音都不相同,但卻有共同一致的結尾句(或稍加變化),這八句當然不是固定的音樂形式,而是固定的演唱方式,如果有必要,陳達很可能唱二十次三十次,這種樂句的反覆,每一段不論唱多麼久,變化多麼大,總是用逐漸消逝的表現法結束,各段的統一性,也憑這一個結尾句而完成了。

事實上,『牛母伴』是一段形式的散文體,第二段到第八段,都是第一段的變奏再現,每段歌詞的獨立性足可以證明這一點。

前面講過,唱『牛母伴』是不用伴奏樂器的,那麼何以又需要唱得那麼輕聲?作者猜想,可能是表示唱者對受賀者虔誠的祝福吧!這一類的歌多半是在室內唱的,為孩子彌月之喜,也不可能引吭高歌,輕聲婉轉而唱『牛母伴』,當不僅是歌曲本身的需要,而與生活習俗有關了。

用『恆春民謠』和『草螟弄雞公』混合而成的曲調,說明了民歌同化混血的可能性,因此,他所堅持的『草螟弄雞公』及『恆春民謠』是山地歌曲的漢族化,並非全無可能。『恆春民謠』在南部是很流行的,不過不是民歌集上所記的四句,而僅是兩句(並稍有不同)。

我們習見的曲調是這樣:



陳達把這兩句按自己的語法唱出來,再套上了『草螟弄雞公』的結尾句,很大膽,很巧妙,有如大作曲家移花接木的本領。不過他演唱這首混血歌時,似乎很勉強,不夠熟練,也缺乏信心,唱片中的兩段是唱錯了以後再補錄的。很可能這是他臨時湊起來的『傑作』。至少這是他還唱不好的歌曲,因此,這首歌曲,我們不視為陳達的『代表作』,僅錄下音樂供參考而不記譜。

附錄 譜例四首(榮光楣記譜,史惟亮校訂)
(註﹔下列譜例四首,係照錄自民國六十年希望出版社出版之『民族樂手-陳達和他的歌』一書。)

據第一首歌曲記譜



據第五首歌曲記譜



據第九首歌曲記譜



據第 17 首歌曲記譜






《陳達所唱的歌詞內容》

陳達只通曉一種語言,即閩南語方言,而這一方言又帶有恆春地區的土腔,因此在記錄歌詞上,曾遭到若干困難,最後還是經由恆春籍人士的協助研究,才告完成。

陳達沒有讀過書,他的文學修養來自實際的生活和口傳的唱詞。他的唱詞,有的是因為唱得久了,記住了梗概,而在演唱時,臨時再加上一些即興的句子,但這是不會使內容起重大變化的。如他唱幾十年前一對青年男女私奔的心情,和祝賀生子所唱的『牛母伴』,在第一次預唱時和錄音時的歌詞,就大同但卻有小異;另一種歌詞是屬於純即興的,如他當作者到恆春訪問他時,唱歡迎作者的歌,他到台北演唱時,又唱稱讚作者的歌,都屬於這一類,在本集中,這一類歌詞,沒有選入。

本集中三十三首歌詞,一至九首是青年男女私奔而結合的歌曲。不是敘事歌曲,而是以男主角的身分唱出,並以地名做為歌曲第一句的內容,使這首歌曲也有了地理上的必然性。

十至十二首是陳達年輕時乘船去台東謀生的回憶,第十二首的歌詞是敘景詩,有很高的詩意。

十三至十六首也是他少年時代艱苦生活的寫照,實際上十五、十六兩首是十三、十四兩首的重複,是陳達認為前兩段唱得不滿意而重複唱的,這裡正好讓我們看到歌詞『大同小異』的變動情況。

第十七首是慶賀生子或出嫁的歌曲『牛母伴』,不用伴奏樂器,是恆春地區習慣的演唱方式。

十八至二十一首是反抗日本人統治的記錄,它微弱而消極,歌詞內容也顯得很凌亂,但卻真實,而且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心聲。

二十二、二十三兩首,講得是恆春附近的地理形勢。

二十四至三十三都屬於勸世歌。

我們聽得出,陳達所唱的任何一首歌詞,都是和七言詩有絕對的血緣關係。這一點,我們可以在曲調的『四句結構』上得到充分的證明,而這一個發展,也使我們領悟到唐詩發展到宋詞(長短句)的過程,千年前的古人,不就是這樣發展了我們的『中國文學』和『中國音樂』嗎?

附錄歌詞三十三首(黃麗芳記詞,並加必要國語註釋)。

(1)
思想起,雙人跑到來枋寮
喲!世間你風流這個最討厭
少年呀!年歲較快驕喲…喂…
少年有一次結束,夫婦也會同巢啊…喂…

(2)
思想起,枋寮過了是北勢寮
世間做人為了這個肚子餓喲…喂…
喲!咱們年歲較快驕(易驕傲)啊…喂…
不是咱們心肝在想奸巧啊…喂…

(3)
思想起,北勢寮過了到佳冬
要男兒去找才算應當,啊…喂…
少年呀!心肝裏不是想較(成家)好玩啊…喂…
日後生子看可否舉才王(成器)啊…喂…

(4)
思想起,佳冬過了是坪埔厝
喲!咱們夫婦結合後來在望後嗣(兒子)啊…喂…
做人甘苦這是第一次啊…喂…
甘苦以後,可得到大富裕啊…喂…
  (以上用思想起曲調)

(5)
喲!坪埔厝過了到枋山啊…喂…
像鴛鴦作水鴨在作伴,啊…喂…
喲!花債,咱們是還不滿啊…喂…
夫婦在一塊這是同伴,啊…喂…

(6)
喲!從枋山過了喲!到赤桐腳啊…喂…
喲!為了這八字在相差啊…喂…
喲!我來給小娘,你能吃飽啊…喂…
喲!後日社會咱們也好走踏(處世)啊…喂…

(7)
喲!赤桐腳過了已是較上前(過頭)了
喲!獅子頭在那山後啊…喂…
喲!我們夫婦一起到
夫婦相好,成功再來相有孝(互相尊愛)喲…

(8)
喲!獅子頭過了呀!到楓港啊…喂…
楓港也有三角窗(街道轉角小屋)啊…喂…
喲!少年夫婦全希望
夫婦結合得要一世人(白頭偕老)啊…喂…
  (以上用五孔(空)小調)

(9)
呀!令尊以前也是很甘苦
現在想移居到東部
咱們結合夫婦是像穿一條褲
要給妻子後來得生活路(日子過得好)

(10)
堅心旅行到恆春
打算乘輪船(撫順丸)
在恆春食住較困難,可以外出看可否?運(在外可否走運)

(11)
呀!到船角的宮子村(底艙)
搖搖、招招要坐貨船(輪船)
呀!出外,看可否走運
作伴來相護船

(12)
喲!貨船要過雲海天
看到海水金光閃閃的
呀!欲想出外看好景色
看到黑鷗魚在吃雨傘魚

(13)
以前要做會社工(廠工)
男男女女很多人
哦!一天六角錢也相爭做工
給太陽晒成不像個人

(14)
一天賺得六角錢
監督者很是傲慢
如做得較慢,會氣兇兇的
狡猾會扣分又扣工錢

(15)
一群人要去做工(當廠工)
男工女工很多人
啊!六角錢要做一天呀!喂!嘿!
監督者又很兇的在監督人

(16)
呀!一天剛好賺到六角錢
工廠監督顯得很傲慢
如做得慢的話,則氣兇兇的
若狡猾的話,會被扣分和扣工資
(以上用四季(句)春曲調)

(17)
啊!姊啊!妹啊!妳得聽,我要去吃到人家的飯(寄人籬下)啊…喲…
祝賀妳們日子喂喲…來過得較富裕啊…喂…
啊!給妳們成雙和成對啊…喲…
啊!給妳們光明成器,萬年得富貴喲…喂…
順道祝賀妳們所生子女,就來頭腦聰明喲…喂…
在以後長大成功就會光明
喲!給孩子來祝賀滿月日子啊…喂…
喲!勸(XXX)你以後長大能成三元及第喲…喂…
    (以上用牛母伴曲調清唱)

(18)
日日你(指日本人)再跑
做四腳狗(日本)吃後不知走
他們做官要佔百姓便宜
蘇聯沒度量,才會導致沒後果

(19)
說到日人最可憎
聽到人學(有人要學習)就要處刑
這樣怎會有人肯去做證
如不說,就罰你跪在鐵條上

(20)
以後如果人們賭博喂!
真的,不打是禁不住的
總共賭幾次都要說清楚
絕對不可說謊

(21)
再說非常不怕死的啊…喂…
有時候講到逆天理
這樣,就會被打成青腫
後日才讓你自己醫治
(以上用五空小調曲調)

(22)
車城以東是四重溪
地形是很好的
此有溫泉供人洗浴
此泉水可治癒生瘡者
親兄喂!老妹呀!

(23)
第二景地是?樓(?塔)
?樓上可望四周
海灣水勢滔滔
公園那兒可以到,親兄呀!老妹喂!
(以上用恆春民謠及草螟弄雞公的混合曲調)

(24)
思想起,第一最大就是天與地
第二大是母親與父親
不信的話,大家想詳細
骨頭是老爸給的,肉是老母給的

(25)
思想起,喲!山嶺生有高,也有低
人間處世,像是山一樣,有高也有低
為人於世要經濟
以後不要落伍
  (以上用思想起曲調)

(26)
喲!做人不要給父母擔心
長大了要給父母肝清
小時候吃到父母的奶
大了應孝順答謝他們的情

(27)
喲!父母生出我們時
是男是女,都歡喜
父母希望孩兒好撫養
不適時,馬上找醫生和占卦

(28)
要給父母認為我們還成器
父母生子是將來
生到好子就是好後代
後日歡喜,也有好將來

(29)
心肝裏希望的是要有恩情
父母對兒女吩咐又叮嚀
後日成功來蔭家庭
受鄰居眾人來歡迎
(以上用五空小調曲調)

(30)
生子已有三年久
喲!沒照顧,給丟在家裏
夫婦駛牛去耕作
抓幾隻蚱蜢趕緊回家,給孩子餵奶,讓孩子煎蚱蜢吃

(31)
養子五六年了
父母窮困吃地瓜
要給兒子好日子
七年到了,就帶兒子去上詩書

(32)
畜牲禽獸都愛兒子
為人處世就要敬愛老父和阿娘
從出生時,就把我注定

(33)
為兒子的要仁慈
使得家庭能快富裕
我們要注意兒子的身軀
看將來成長後,做個孝子
(以上用四季春曲調)

中國民間音樂第一輯



民國 67 年 2 月 10 日,由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贊助,書評書目出版社出版的黑膠唱片『中國民間音樂第一輯』,共收錄三位台灣演唱家的歌曲,分別是台灣福佬系民謠的『陳冠華』(曲目是:百家春、三聲無奈、丟丟銅仔、桃花過渡、江湖調)、恆春民謠的『陳達』(思想起)與台灣客家系民謠的『賴碧霞』(送金釵、跳酒、剪剪花、老山歌、平板山歌、山歌仔)。

將唱片封底的文字介紹轉載如下,與樂友分享。

陳達(1905-1981)有四個哥哥,三個姊姊,他是老么。大哥哥比他年長 28 歲,還有四哥,都是村子裡的好歌手。大哥最拿手的歌是『牛尾伴』,這是一種沒有樂器伴奏的歌曲,女孩子出嫁,吃滿月酒,慶祝事業的發展,都是唱『牛尾伴』的機會。陳達的『牛尾伴』就是在哥哥的歌聲中學會的。

至於他彈的常常使人神往的伴奏樂器月琴,卻是在唱歌以前就學會了。陳達回憶那一段有趣的日子,哥哥午睡了,他偷偷從牆上取下哥哥的月琴,找個無人的地方練起來。

他 17 歲開始彈月琴,二十歲正式在人前唱歌,陳達的音樂生活就此展開;他沒有師承,也不識樂譜,一切憑口傳,一切憑耳濡目染來記憶,陳達所學的和所演唱的過程,正是民間音樂傳承時自然必經的道路。

陳達所唱的歌似民謠又似說唱,他的歌唱藝術無疑是鄉土所孕育的獨樹一幟的唱法。若說是屬於說唱,他卻經常採用不是傳統所用的曲牌:『牛尾伴』、『思想起』、『草螟弄雞公』、『四季春』等民謠曲調。若說是民謠,卻遠超過一般福佬系民歌的變化,而無論在唱法與聲韻方面都達到獨創一格的民間藝術。(史惟亮撰)

陳達與恆春調說唱

2007 年 9 月,垂涎已久的黑膠唱片『陳達與恆春調說唱』終於如願收藏,翻開內頁,將文字介紹轉載如下,與樂友分享。

台灣的說唱(或講唱文學),毫無疑問的屬於中國民間說唱藝術的『南彈』部分。但伴奏樂器極少採用大陸上慣用的琵琶,而多數採用月琴,少數採用大槓弦或殼仔弦。至於說唱的曲牌,可以說是一種彈詞調,傳統上是以『七字調』、『五孔小調』、『外江調』、『雜唸仔』或『乞食調』為基本曲牌。但民間樂人中如陳達是一個傑出的例外,他不僅能運用上述傳統曲牌,而且也能將恆春地區的民歌:『四季春』、『思想起』、『牛尾擺』、『台東調』以及歌仔戲中的『哭調』,巧妙地運用於他的說唱裡,使他在說唱音樂上獨創極豐富優美的一格。

說唱在從前的農業社會,是一項非常普遍的民間音樂。每天從傍晚起,在城市的街頭、酒店、茶樓;在鄉村的廟前、巷口、農家的大庭上,我們都可以聽到民間樂人們精彩表演。說唱內容可以分成三類:(1) 戲劇故事全套。(2) 取材於戲劇故事片段或現實社會產生的故事,最後以勸世做結束。(3) 即興的對人讚揚或諷刺。從事說唱的民間樂人,可以分為三等級:(1) 駐酒樓或茶樓,每天定時演唱者。(2) 跑江湖賣唱兼賣膏藥者。(3) 以賣唱乞食求銀錢者。

陳達民前六年生於屏東縣恆春鎮,不識字,他的經歷是放牛、作工、耕田與半職業性的賣唱。他的祖父福佬人,娶了山胞,所以有四分之一的山地血統。十四歲起開始經常往來於恆春與台東之間,十七歲開始彈月琴,二十歲正式在人前演唱。陳達的音樂生活就此展開;他沒有師承,也不識樂譜,一切憑口傳,一切憑耳濡目染來記憶,然後發展了自己的風格。他所走的,正是民間音樂傳承時自然必經的道路。

史惟亮教授曾評他:『陳達,沒有學歷、沒有財產、也沒有人覺得他的生命有多少價值。但是,他卻是我們中國『民族音樂』最孝順的兒子,最忠誠的衛士。在陳達的歌聲中,我們可以找回失落了的自我。認清什麼是純正的國樂』。

阿遠與阿發父子的悲慘故事

恆春人阿遠與阿發父子的悲慘故事,陳達叫它:『港口事件』。問他為什麼叫:『港口事件』,陳達說:『那時候恆春的人都這樣講,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我們仍不知道為什麼叫:『港口』,所以我們根據他說唱的內容,把它改叫:『阿遠與阿發父子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八十年前的恆春至台東地區,許多人為了謀生活遠到台東地區開拓的情形,阿發便是其中的一人。可見在日據時代農民生活是多麼艱苦與窮困,尤其阿遠與阿發父子的遭遇,令人同情含淚。

《第一面》

《五孔》

阿遠、阿發雙父子!
『咱雙人,兒啊!你死老母,我失妻!
較早我跟你母講好勢,
講第二子給外家。
你母財產並不多,
兒啊!無錢給你娶妻。
你要聽阿爸講詳細!
總共有四分地,
你母還有欠人債,
田園不能賣。
你去東部四處避,
等賺有錢再還債!』
阿發聽著淚哀哀!
從頭一律說出來:
『我今日窮赤出外看,
總是要款行李去後山;』
行李已經款齊備,
『咱家庭交代你!
兒子不孝又不長志!
我出外一年半載好壞批信來道知。』
行李款好要起行,
『爹親聽我苦勸!
你在家不要太想兒,
我只剩阿爸無阿娘。』

《思想起》

思想起--
雙人相離去,
搭車欲去台東賺點錢
有時想起阿爹您!
我真想奔回來愛護您!
思想起--
等候去台東車班來!
來了小車載走人,
阿爹思情我不敢忘!
在世間應做孝順人。
思想起--
迅速坐車到台東,
那時台東較虛無穩當。
我來後山又無熟識人,
找個大地方可能有人來幫忙。
思想起--
迅速轉車到玉里!
又聽到消息,有人這樣講起:
『鳳林在開荒
需要人來做長工。』
阿發又轉車到鳳林,
出外一日一日長,
又無熟識相助來庇蔭,
能夠牽成?頭天。
伊是獨身並無娶妻
若無工會來輔助,
牽成伊出外人有頭路,

《五孔》

在鳳林開荒一、二年,
阿發開荒靠自己
這樣拼到三更黑暗瞑
開荒先要種蕃薯。

再說阿遠心想見,
離子心肝很深痛:
『想到我兒痛老命,
現在伊不知怎樣在打拼,』
款了行李到台東要找我子,
離子就這樣艱苦來過日子,

《思想起》

思想起--
阿遠堅心過台東,
到處尋找阿發這個人,
有人接話就應伊,
『台東像無那樣人,
應該找到北邊去,』
最後終在鳳林找到伊。

《第二面》

《四季春》

『阿爸來到這
我全無批信寄給你,
為何你會來到此,
只因我開荒還無賺到錢,』
『我在家想子苦無伴,
父子若無來相看,
看我生子要幹啥麼?
好壞都要互相能照顧』
『我來這開荒望能好結尾
我來這麼久無回轉,
枉費阿爸你來這麼遠,
我要有錢給你回去,』
風驚水危又壞路段
現在來喝酒迎接伊!
『阿爹!東部不像咱家自由,
這裏水全是水銀來做巢
地土不服你生活無法講究,
吃酒吃剛好,我勸你,
夜時半瞑冷吱吱,
要睡蓋被小心,
不要染上肝熱病』

《哭調》

一更過了二更時
阿遠冷風沁到脾
『發仔!兒子!也是我本身無小心
我現在身體得到病,得到病!
心肝!我子!喂--』
阿發看爸顫顫抖
眠?一直蠕蠕震,
『做兒子的來跟你做伙睡,
心肝,我想到亂紛紛,
心肝亂紛紛!心肝!爹親!喂--』
阿發即時去燒茶,
看到爹親病這樣悽! 喂--
『實在真的不是假,
看到你老年孤單人
心肝來想,那樣重病,
我要帶你去醫,又無藥錢,』
一日以內寒三時,
熱退腳手又冷吱吱!
順勢要回這樣遠,
一時收耕要回去,

《五孔》

自開墾地要回轉,
有個陳阿江替伊做打算,
憐伊父子真苦悽,伊問:
『阿發啊!
你地要賣多少,
我看你真友孝你老父
就這樣七十塊地算我的。』
阿發棉被就帶好,
僱一個人花五塊,
『阿爹!聽兒叫一聲,
你坐在車上壂棉被較軟柔
臨行叫聲--『阿江哥!我要回去,
千里路途真正遠
幸虧你替我打算
以後再相會真久長。』

《思想起》

思想起--
車載阿爹到車頭邊
車到車頭,我背阿爹你下車來
你要健點扶住椅
火車要到了,
我來款車錢
思想起--
火車要行萬里橋
父子相擁真可惜,
你神魂就聽子我來叫,
你神魂隨子能跟著,
思想起--
萬里橋過了麻太安,
看爹你來受苦難
總是恨咱家庭貧
看你的病一時一時緊
思想起--
新太安過了到大和
到這裏告一段,後來再檢討,
做人實在要愛父母
社會人人有功勞

3 則留言:

大海的女兒 提到...

請問您:
現在哪裡可以買得到陳達的音樂?

基金會 提到...

您好,不好意思請問您是否可使用文章中的文字及圖片??
可否請您授權或合作呢??
再麻煩您聯繫我,拜託了!!
02-2377-0794分機17 邱小姐
lingr@folk.org.tw

許芳源 提到...

邱小姐您好,
文字及圖片大部份攝自黑膠唱片。
若您需要出版營利,可能要找洪建全文教基金會。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