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ater Music《水上音樂》
【文】陳國修 老師 音樂月刊 第 127 期 (1993 年 4 月號)
1717 年 7 月一個星期三晚上,英王喬治一世率王公貴族搭遊船,沿泰晤士河巡行至契爾希,另外的船上搭載 50 名樂手,全程演奏 Handel 韓德爾 的 The Water Music《水上音樂》。使用樂器包括:小號、法國號、雙簧管、低音管、德國長笛、法國長笛、小提琴、大提琴等,鼓組由於空間的關係,好像沒有搬上船,不過後代演出時都予以補回。
目前無法考證當時的演奏順序,然而全部音樂自動形成三個組曲,各具特色:『F大調第一組曲』寧靜華麗,適合水上巡遊聆賞;『D大調第二組曲』具節慶、戰鬥風格,滿足皇帝虛榮;『G大調第三組曲』似乎比較接近到達目的地之後,皇家晚宴的背景音樂。
Messiah《彌賽亞》
【文】陳國修 老師 音樂月刊 123 期 (1992 年 12 月號)
1741 年大作曲家 Handel 韓德爾 在短短三星期的時間,就完成偉大神劇 Messiah《彌賽亞》,本劇分成三個部份:
1) 基督來臨的預言,降生及此後的喜樂。
2) 基督之苦難與去世,復活及使徒的工作。
3) 冥想風格的結尾,部份根植於英國聖公會的葬儀式。
著名的 Hallelujah《哈利路亞》合唱是第二部份的最後一曲。
由於 Handel 韓德爾 演出時,常因地、因人而增刪總譜,故 Messiah《彌賽亞》沒有決定版,目前常被參考的權威版本有三:
1) 原始手稿。
2) 都柏林首演的抄譜稿(有不少更動)。
3) Handel 韓德爾 遺贈給 Foundling 醫院的抄譜稿(從未演出,卻為後來若干版本之基礎)。
Handel 韓德爾 : Messiah 彌賽亞
Sir Thomas Beecham, Bart, C.H. 畢勤 指揮 The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皇家愛樂管弦樂團
RCA / LDS 6409
轉載自 鍾育恆《古典音樂雜誌》推薦:
如所週知,聖經分為舊約和新約,所涵蓋的年代遠自上帝創造世界,直到耶穌降生後的使徒時期,所記載的內容包括:『上帝創造天地萬物的亞當、夏娃犯罪以致虧缺了神的榮耀,使罪人與聖潔、公義的神隔絕;舊約裡,神透過眾先知,預示一位『彌賽亞』(救世主)的降臨;到了新約,因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的 神愛世人,差獨生子耶穌降世為人,並為世人的罪釘十字架,使認罪悔改的門徒得以因著主耶穌的寶血遮蓋,重新與神和好;主耶穌死後復活以及預言末世的景況。』
這些記載就是福音的中心。從大衛王開始,就有了以此為主題極具規模的讚美詩,其後透過許多音樂創作者,歷 2300 年之譜,使聖樂雄踞西洋音樂史的絕大篇幅。從 Palestrina 帕勒斯替那 以後,幾乎所有舉足輕重的作曲家,如 Monteverdi 蒙台威爾第、Verdi 威爾第、Telemann 泰雷曼、Bach 巴赫、Haydn 海頓、Handel 韓德爾、Mozart 莫札特 乃至 Beethoven 貝多芬,都有極其重要的宗教音樂作品傳世。像 Matthäus-Passion《馬太受難曲》、Johannes-Passion《約翰受難曲》、Die Schöpfung《創世紀》等,可是若要從其中選一齣被傳頌最廣、知名度最高、演出次數最多的代表作,就非 Handel 韓德爾 Messiah 彌賽亞 莫屬了。
雖然取材自聖經的章節,可是就性格和目的而言,Messiah 彌賽亞 顯然有異於其他純為宗教儀式或崇拜用途的聖樂。要而言之,從第一部預言和誕生、第二部受難與得勝,到第三部復活與榮耀,Handel 韓德爾 所選章節,上自賽亞書、馬拉基書、詩篇,下至馬太福音、哥林多前書 以及 啟示錄,把這位救世主,做了相當完整的敘述。全曲分五十三闕,從序曲到最後的阿們大合唱,他運用了男、女高音,男、女低音 擔任宣敘調的演唱。同時採用了同聲與混聲合唱的形式交錯出現,所有獨唱都不代表特定角色,而主要依據樂曲的需要予以定位。
根據記載,如此鉅作,Handel 韓德爾 竟然只花了 24 天就已完成。最了不起的成就是,在一次唱完至少需要二小時四十分鐘的時間裡,因為至情至性的精彩曲趣,所衍生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高潮,常使聆聽者至曲畢時仍感意猶未盡!
被尊為『英國交響樂團之父』的 Beecham 畢勤 爵士,在 1959 年帶領他在 1946 年親創的子弟兵 The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英國皇家愛樂管弦樂團,留下這個珍貴的錄音!音樂訊息量豐富是本版可貴的成就,仔細聆聽,筆者所感受到的特色,例如:
1) 對於 Handel 韓德爾 此一典型巴洛克風格作品,用較趨近於浪漫樂派的觀點,以巨大幅度和前所未有的重量來詮釋。在諸如 Karl Richter 卡爾李希特、Klemperer 克倫培勒、Gardiner 賈第納 等名盤中是特殊的。
2) 在 Beecham 畢勤 爵士 的統御之下,本輯越往後越精彩,到了『哈雷路亞』、『曾被殺的羔羊』和終曲『阿們大合唱』所表現的磅礡氣勢,筆者以為應該才是 Handel 韓德爾 心目中真正的榜樣!
3) 對於愛樂者,尤其是音樂學者而言,Beecham 畢勤 爵士 的觀點的的確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在音樂詮釋上的活潑空間,而緣於那一股蘊含在指揮家樂念當中的特殊氣質,所終於在復活與榮耀的喜樂裡綻放異彩的心聲,則充分說明了他晚年對於永恆以及生命價值的深刻省思,彌足珍貴!
【文】顏涵銳 老師 音樂月刊 132 期 (1993 年 9 月號)
這個 Messiah 彌賽亞 版本,在今日其實不應只掛著 Handel 韓德爾 名號,而應以 Handel 韓德爾 / Sir Eugene Goossens 辜森斯 稱之,以別於其他幾個 Handel 韓德爾、Handel 韓德爾 / Mozart 莫札特 的 Messiah 彌賽亞 版本。而 Handel 韓德爾 / Sir Eugene Goossens 辜森斯 這個版本,也應該無所慚愧地立在 Messiah 彌賽亞 演奏史上,直到人類末日的那一天。不過,這不意味,再以此版所進行的錄音可以被允許或接受,因為,這是 Sir Thomas Beecham 畢勤爵士 心目中的 Messiah 彌賽亞,卻不必然是其他人的 Messiah 彌賽亞。
以今日的樂器音色、音樂幅度,以及諸多時代演變所帶入的音樂觀點來觀察 Handel 韓德爾 的作品和 Sir Thomas Beecham 畢勤爵士 的改編(不只此劇,還有『所羅門』和『海頓交響曲』),我們不得不產生諸多的疑惑和徬徨,音樂的本質若是『感動』,古樂演奏和 Sir Eugene Goossens 辜森斯 的『三角鐵加定音鼓』版的 Messiah 彌賽亞,何者是『巧立名目』?
其實 Sir Eugene Goossens 辜森斯 版本中加入的不只三角鐵和定音鼓,豎琴、鈸、法國號、現代長號等都是原譜中沒有的。除此之外,Sir Thomas Beecham 畢勤爵士 又親自修訂了許多終止式的結束方式、樂句唱法、分句;另外,合唱聲部和弦樂部的份量比重也被大幅改變,樂句的象徵作用被強烈地作了附加的釋義,整部神劇的氣氛變得濃郁,充滿多樣而緊湊的現代觀。這種大幅度的增刪,不管何人對巴洛克音樂形式有任何堅持,只會慢慢收起輕蔑的嘴角,隨著音樂的進行,再也闔不上雙唇,驚奇地看著 Sir Thomas Beecham 畢勤爵士 魔法般一一點出 Messiah 彌賽亞 中不為人知的張力。
或許,劇中最難為人接受的還是在 Sir Thomas Beecham 畢勤爵士 選了 Jennifer Vyvyan 薇薇安(女高音)、Jon Vickers 威克斯(男高音)和 Giorgio Tozzi 陶濟(男低音)三位有老邁 Verdi 威爾第 嗓音的歌唱家來擔綱。這些人的聲音有時甚至會使人無法和 Handel 韓德爾 澄澈、歡欣的純淨宗教特質相溶,反而顯得歷盡滄桑,對上帝的來臨有些懷疑。可是這是 Sir Thomas Beecham 畢勤爵士 的天國觀,尤其在聽了女高音唱『有牧羊人在荒野滯居』時,Sir Thomas Beecham 畢勤爵士 以豎琴一步步象徵天使的到來,那種魔力是無法抵抗的。
那是一個指揮家的時代,指揮家說天就不能是地,可是指揮家也盡一切力在說一些新的、誠摯的話,而不是訴諸形式的附會及不知所云,他們為所要說的付出一生,就是這些。Sir Thomas Beecham 畢勤爵士 被尊為 20 世紀以來最偉大的指揮家,Oscar Wilde 王爾德 之後唯一偉大的英國靈魂實其來有自。筆者不會建議你買這個 Messiah 彌賽亞,但是它必得在你多個 Messiah 彌賽亞 版本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