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簡介】George Frideric Handel 韓德爾

Handel 韓德爾 Messiah《彌賽亞》

【文】陳國修 老師 音樂月刊 123 期 (1992 年 12 月號)

1741 年大作曲家 Handel 韓德爾 在短短三星期的時間,就完成偉大神劇 Messiah《彌賽亞》,本劇分成三個部份:

1) 基督來臨的預言,降生及此後的喜樂。
2) 基督之苦難與去世,復活及使徒的工作。
3) 冥想風格的結尾,部份根植於英國聖公會的葬儀式。

著名的 Hallelujah《哈利路亞》合唱是第二部份的最後一曲。

由於 Handel 韓德爾 演出時,常因地、因人而增刪總譜,故 Messiah《彌賽亞》沒有決定版,目前常被參考的權威版本有三:

1) 原始手稿。
2) 都柏林首演的抄譜稿(有不少更動)。
3) Handel 韓德爾 遺贈給 Foundling 醫院的抄譜稿(從未演出,卻為後來若干版本之基礎)。

Handel 韓德爾 : Messiah 彌賽亞
Sir Thomas Beecham, Bart, C.H. 畢勤 指揮 The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皇家愛樂管弦樂團
RCA / LDS 6409


轉載自 鍾育恆《古典音樂雜誌》推薦:

如所週知,聖經分為舊約和新約,所涵蓋的年代遠自上帝創造世界,直到耶穌降生後的使徒時期,所記載的內容包括:『上帝創造天地萬物的亞當、夏娃犯罪以致虧缺了神的榮耀,使罪人與聖潔、公義的神隔絕;舊約裡,神透過眾先知,預示一位『彌賽亞』(救世主)的降臨;到了新約,因三位一體(聖父、聖子、聖靈)的 神愛世人,差獨生子耶穌降世為人,並為世人的罪釘十字架,使認罪悔改的門徒得以因著主耶穌的寶血遮蓋,重新與神和好;主耶穌死後復活以及預言末世的景況。』

這些記載就是福音的中心。從大衛王開始,就有了以此為主題極具規模的讚美詩,其後透過許多音樂創作者,歷 2300 年之譜,使聖樂雄踞西洋音樂史的絕大篇幅。從 Palestrina 帕勒斯替那 以後,幾乎所有舉足輕重的作曲家,如 Monteverdi 蒙台威爾第、Verdi 威爾第、Telemann 泰雷曼、Bach 巴赫、Haydn 海頓、Handel 韓德爾、Mozart 莫札特 乃至 Beethoven 貝多芬,都有極其重要的宗教音樂作品傳世。像 Matthäus-Passion《馬太受難曲》、Johannes-Passion《約翰受難曲》、Die Schöpfung《創世紀》等,可是若要從其中選一齣被傳頌最廣、知名度最高、演出次數最多的代表作,就非 Handel 韓德爾 Messiah 彌賽亞 莫屬了。

雖然取材自聖經的章節,可是就性格和目的而言,Messiah 彌賽亞 顯然有異於其他純為宗教儀式或崇拜用途的聖樂。要而言之,從第一部預言和誕生、第二部受難與得勝,到第三部復活與榮耀,Handel 韓德爾 所選章節,上自賽亞書、馬拉基書、詩篇,下至馬太福音、哥林多前書 以及 啟示錄,把這位救世主,做了相當完整的敘述。全曲分五十三闕,從序曲到最後的阿們大合唱,他運用了男、女高音,男、女低音 擔任宣敘調的演唱。同時採用了同聲與混聲合唱的形式交錯出現,所有獨唱都不代表特定角色,而主要依據樂曲的需要予以定位。

根據記載,如此鉅作,Handel 韓德爾 竟然只花了 24 天就已完成。最了不起的成就是,在一次唱完至少需要二小時四十分鐘的時間裡,因為至情至性的精彩曲趣,所衍生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高潮,常使聆聽者至曲畢時仍感意猶未盡!

被尊為『英國交響樂團之父』的 Beecham 畢勤 爵士,在 1959 年帶領他在 1946 年親創的子弟兵 The 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英國皇家愛樂管弦樂團,留下這個珍貴的錄音!音樂訊息量豐富是本版可貴的成就,仔細聆聽,筆者所感受到的特色,例如:

1) 對於 Handel 韓德爾 此一典型巴洛克風格作品,用較趨近於浪漫樂派的觀點,以巨大幅度和前所未有的重量來詮釋。在諸如 Karl Richter 卡爾李希特、Klemperer 克倫培勒、Gardiner 賈第納 等名盤中是特殊的。

2) 在 Beecham 畢勤 爵士 的統御之下,本輯越往後越精彩,到了『哈雷路亞』、『曾被殺的羔羊』和終曲『阿們大合唱』所表現的磅礡氣勢,筆者以為應該才是 Handel 韓德爾 心目中真正的榜樣!

3) 對於愛樂者,尤其是音樂學者而言,Beecham 畢勤 爵士 的觀點的的確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在音樂詮釋上的活潑空間,而緣於那一股蘊含在指揮家樂念當中的特殊氣質,所終於在復活與榮耀的喜樂裡綻放異彩的心聲,則充分說明了他晚年對於永恆以及生命價值的深刻省思,彌足珍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