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簡介】Edward Elgar



翻譯自:Wikipedia

英國大作曲家 Elgar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寫下 Sospiri, Op. 70,這是為管弦樂、豎琴、管風琴(或簧風琴)而譜的慢板,Elgar 透過 Sospiri 懷念長年摯友:小提琴家 W. H. "Billy" Reed(也是 Elgar 的傳記作家)。

他原先的想法是為了小提琴與鋼琴而作,成為 Salut d’Amour, Op. 12(1888 年)的姊妹曲,所以預先的歌名是法語 Soupir d'Amour,中文的意思是『愛的嘆息』,不過,當 Elgar 寫到一半時,他發覺這首曲子所散發的情感越加濃烈,於是又把 Soupir d'Amour 更為義大利語的 Sospiri,中文是『嘆息』的意思。1914 年 8 月 15 日 Sospiri 在倫敦的皇后音樂廳舉行首演,由英國指揮家 Henry Wood 擔任指揮。



Elgar 艾爾加 "Enigma" Variations 謎 的變奏曲 / "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 Nos. 1,2,&4 第 1,2,4 號 威風凜凜進行曲
Neville Marriner 馬利納 指揮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音樂會堂管絃樂團
Philips / 9500 424

【文】邵義強 老師 音樂與音響 第 83 期 (民國 69 年 5 月號)


本輯的 "Enigma" Variations 謎 的變奏曲,實在是非常優美的音樂,這是由無窮無盡的感情彩飾而成的作品,最顯著的段落,就是第一和第九變奏。

Marriner 馬利納 的指揮,充分發揮了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Amsterdam 阿姆斯特丹音樂會堂管絃樂團 的厚度感,與柔美音色,而且把 Elgar 艾爾加 那巧妙的管弦樂法,無比生動的展現出來,尤其是各樂器音色的調和,特別用心!

Marriner 馬利納 並未頻用最弱音,他沒有 Solti 蕭提 那般猛烈,也不像 Bohm 貝姆 的無機性。從本輯,我們可以感受到適度的鮮明音響,旋律也有優美的如歌唱法與感情,特別是寬度的遠近感、豐沛的音響威力,都是這位英國大指揮家所擅長的。即使是在 "Pomp And Circumstance" Marches 威風凜凜進行曲,Marriner 馬利納 也不做出捨命式的力感表現,而把重心放在厚重音響的表達,他是以較慢的速度,以及富於彈性的節奏推進的。

Elgar 艾爾加 - Pomp And Circumstance Nr. 1-5 威風凜凜進行曲 / Cockaigne-Ouverture 柯凱恩序曲 / God Save The Queen 英國國歌
Georg Solti 蕭提 指揮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倫敦愛樂
Decca / SXL 6848
London / CS 7072


【文】邵義強 老師 音樂與音響 第 71 期 (民國 68 年 5 月號)

Georg Solti 蕭提 由於擔任康文園歌劇院音樂監督有功,英國女王就冊封他為爵士。從 1979 年秋天的音樂季起,他又要從美國回到英國,擔任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倫敦愛樂 的首席指揮。這個樂團,好像和 Solti 蕭提 口味相投,之前也經常一起在音樂會演奏,可是在黑膠唱片錄音方面(本輯發行以前),除了兩三種歌劇錄音外,我們並沒有多少機會可以聽到。

本輯演奏的,全是 Elgar 艾爾加 的管絃樂曲,最後以 God Save The Queen 英國國歌 結束,所以清一色是英國的。同時,本輯也預示了 Solti 蕭提 和 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倫敦愛樂 日後搭配的進展。

五首 Pomp And Circumstance Nr. 1-5 威風凜凜進行曲,Solti 蕭提 的演奏都相當緊湊,雖然以第一號最為有名,但是這張錄音,以第四與第五號的感覺較為愉快,其中以第四曲的表現最為出色。

在抒情詩般的 Cockaigne-Ouverture 柯凱恩序曲,Solti 蕭提 也充分發揮了演奏本領,充滿自信!

Elgar 艾爾加:Violin Concerto 小提琴協奏曲

英國大作曲家 Elgar 艾爾加 原本是立志當一位小提琴家,1893 年 Elgar 艾爾加 的作品『弦樂小夜曲』首演,就是期望由弦樂表現出溫暖、富於彈性的音色。

其實在 1890 年,Elgar 艾爾加 就嘗試創作『小提琴協奏曲』,不過都沒有下文。後來,Enigma Variations『謎語變奏曲』、The Dream Of Gerontius『傑羅修士之夢』為他在歐洲開啟知名度,連當時的小提琴之王 Fritz Kreisler 克萊斯勒 都被圈粉,成為 Elgar 艾爾加 的粉絲。

1905 年 Fritz Kreisler 克萊斯勒 在某次訪談裡,推崇 Elgar 艾爾加 的作品,並期待他能夠為小提琴譜寫一首協奏曲。隔年,Elgar 艾爾加 與 Fritz Kreisler 克萊斯勒 在諾威克音樂節首次碰面,使 Elgar 艾爾加 對於『小提琴協奏曲』的譜寫意願更加確定,不過當時,Elgar 艾爾加 正著墨『第一號交響曲』,所以接著,『小提琴協奏曲』終於在 1910 年完成。

可想而知,同年十月在皇后廳的首演,當然由 Fritz Kreisler 克萊斯勒 擔任小提琴主奏,作曲家 Elgar 艾爾加 擔任指揮,演出結果大為成功!

Elgar 艾爾加『小提琴協奏曲』無論是技術或音樂的艱難,對主奏者及指揮,皆是崇高的挑戰:主旋律的發展難以捉摸、配器繁多、聲部複雜,亦很難討好一般聽眾。不過,在形式的獨創性和主題發展的精妙,Elgar 艾爾加『小提琴協奏曲』都呈現高度藝術成就,有待更多的藝術家及樂友投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