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私房與推薦 (2010.01-04)

2010. 04. 25.

出現在法國導演 Jean-Jacques Beineix(尚賈克貝內)電影 Diva(歌劇紅伶)裡的詠嘆調,是義大利歌劇作曲家 Catalani(卡達拉尼)於 1892 年創作的歌劇 La Wally(華麗姑娘)裡的第一幕,叫做 Ebben! Ne andrò lontana (我將遠去)。

1993 年美國導演 Jonathan Demme(強納森德米)執導的電影《費城》,也使用過這首詠嘆調。


2010. 04. 22.

這是經由前輩介紹,在『古典好好聽』facebook 那裡看到的影片,實在很難得,可以看到祖賓梅塔、帕爾曼、巴倫波音和杜普蕾的彩排。有趣的是杜普蕾和帕爾曼對調樂器,她不會將小提琴放在肩上拉奏,於是繼續把它當成大提琴,厲害的是這樣的拉法,音準還是相當準確。

當鏡頭對到帕爾曼的時候,他竟俏皮的模仿起杜普蕾的招牌動作,讓人噗嗤而笑。

正式上台之後,杜普蕾的眼光和帕爾曼交錯,似乎想起彩排時的遊戲,又笑了出來,這是很棒的心靈交會,以樂會友,與大家分享!


2010. 04. 21.

Karl Amadeus Hartmann(1905-1963)是反納粹的德國現代樂作曲家。二次大戰期間他的所有表演皆被祖國禁止,最後跑去躲藏,加入反希特勒地下組織。1938 年 Hartmann 創作 Concerto Funebre for violin & string orchestra(葬禮協奏曲),抗議德國入侵捷克。他使用捷克幾世紀前的抗戰聖歌,也就是所謂的『Hussite hymn』(胡斯讚歌),胡斯讚歌被世代的捷克作曲家如史麥塔納、德弗札克、楊納傑克、馬替奴、胡薩沿用,已成為民族象徵。

1939 年德國入侵波蘭,戰爭全面爆發,同年秋天,葬禮協奏曲在瑞士舉行首演,他將此時期作品的原始版本收回,直到 1959 年,葬禮協奏曲才又發行另一個修訂版本。他說:當時靈魂缺少希望,兩個版本的聖歌樂章對照出希望與自信的表達。

葬禮協奏曲由小提琴獨奏詮釋痛苦、扭曲的胡斯(Hussite,十四世紀宗教改革事件)旋律,慢板樂章宛如葬禮進行曲和狂想曲的形式,第三樂章是諧謔曲加上酸溜溜的諷刺音調,最終樂章引用胡斯讚歌,及 1917 年之前的俄國革命歌曲,最後在極不和諧的情形下結束全曲。


2010. 04. 20.

Guru 本名是 Keith Elam,出生於波士頓附近的 Roxbury,他是美國饒舌樂手,也是東岸 hip-hop 二人樂團 Gang Starr 成員。1993 年 Guru 發行 Jazzmatazz 系列專輯,被公認是 Jazz Hip-Hop 的先驅之一。

2010 年 2 月 28 日 Guru 因為心臟麻痺緊急送醫,3 月 2 日媒體報導他正接受手術恢復中,AllHipHop.com 於 3 月 3 日報導 Guru 從昏迷中清醒,卻於 4 月 19 日往生,得年 44 歲。


2010. 04. 20.

前幾天美國棒球大聯盟季賽,由世仇洋基、紅襪開戰,年屆七十的傳奇歌手 Neil Diamond 演唱球場招牌歌曲 Sweet Caroline。

這首歌原唱是 Neil Diamond,有三個混音版本,第一版是單音 45 轉黑膠唱片,有鋼片琴及管弦樂伴奏;第二版是立體聲,收錄在專輯 Brother Love's Travelling Salvation Show;最後一版是混音版,只能在 Neil Diamond 的 His 12 Greatest Hits CD 版本找到。

Sweet Caroline 獲得美國告示排行單曲榜第四名佳績,銷售超過一百萬張。


2010. 04. 20.

1981 年 Led Zeppelin 前主唱 Robert Plant 組了名為 The Honeydrippers 的樂團,一圓長期想將搖滾結合節奏藍調的夢想。樂團後來參與的成員包括前齊柏林飛船吉他手 Jimmy Page、前 The Yardbirds 吉他手 Jeff Beck(Jimmy Page 也是)與其他知名錄音室音樂人。

1981 年 Honeydrippers 在英國基爾大學舉行過一場演唱會,1984 年 11 月發行 EP 名為 The Honeydrippers: Volume One,A2 翻唱 Phil Phillips 的 Sea of Love,獲得美國告示排行單曲第三名;B2 歌曲 Rockin' at Midnight 也有第 30 名的成績。

同年十二月他們在 Saturday Night Live 演唱 Rockin' at Midnight 和 Santa Claus is Back in Town,Brian Setzer 參與吉他,Paul Shaffer 彈奏鋼琴。Plant 說新專輯即將錄製,但一直沒有,The Honeydrippers: Volume One 成為絕響。


2010. 04. 20.

Villa-Lobos 名為 Bachianas Brasileiras(巴哈風格的巴西舞曲)的九部作品,顯示其巴西血統,以及畢生對巴哈的崇敬。其中又以第五號作品(為女高音與八支大提琴而作)最為人知,呈現巴洛克組曲風格,尤其是巴哈的味道。

第一樂章慢板詠嘆調深具情感張力,加上 Danza(加勒比海,波多黎各的音樂曲風)精神,Villa-Lobos 說此曲呈現持續而有特色的旋律,很像 emboladas(一種奇特的巴西本土音樂曲風),其旋律意味著巴西的鳥兒。


2010. 04. 19.

從 Orlando Voorn 那邊轉載過來的,是 Ken Ishii 的 Extra。我自己很早就有這張黑膠了,算一算竟已有 15 年,唱片封套也有動畫,不過今天卻是第一次看到 MV.. 由知名日本動畫導演森本晃司執導,他也是大友克洋《Akira》裡的動畫導演。


2010. 03. 23.

Michel Gondry 投入 MV 導演之前,是法國樂團 Oui Oui 的鼓手,Oui Oui 的靈魂人物是 吉他兼主唱 Étienne Charry 與 Michel Gondry,他們是中學同學。樂團曲風偏向 cold wave(dark wave、哥德搖滾和後龐克的變種)與政治搖滾。

1992 年樂團解散,Michel Gondry 朝 MV 之路邁進,Oui Oui 時期的單曲 MV 亦由他擔任導演,才華早已露出曙光。

2010. 03. 12.

Vyacheslav Ovchinnikov(1936~)是俄國古典作曲家及電影配樂家。九歲開始作曲,十五歲甫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就讀。師事赫倫尼可夫(Tikhon Khrennikov,1913-2007)與金茲貝格(Lev Ginzburg),比起交響曲和交響詩,Ovchinnikov 最為人知的是電影配樂。為電影撰寫超過四十部配樂,以安德烈夫.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導演的《伊凡的少年時代》(Ivan's Childhood)、《安德烈. 盧布耶夫》(Andrei Rublev)為最。

塔可夫斯基提及對 Ovchinnikov 的深刻印象:『對我來說,我想不出比 Vyacheslav Ovchinnikov ⋯⋯更好的作曲家。』;Ovchinnikov 亦為邦達爾丘克(Sergei Bondarchuk)執導的《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電影版譜寫配樂。

七○年代 Ovchinnikov 曾擔任指揮,巡迴演出獲得成功,1990-1991 年他在堪薩斯大學(University of Kansas)擔任教授職務。


2010. 02. 27.

英國電音製作人 Charles Webster,移居美國後與底特律三巨擘共事,深受影響。2001 年在英國傳奇電音廠牌 Peacefrog 旗下發行首張專輯 Born On The 24th Of July。

Sweet Butterfly 是開場第一首,Downtempo 曲風搭配哀鬱吟唱,扣人心弦。


2010. 01. 31.

Lekeu 是十九世紀末的比利時作曲家,15 歲便完成首部作品:小提琴與鋼琴的變奏行板。1889 年與家人到法國旅行時遇見古典作曲家 César Franck,他對 Lekeu 印象深刻,收為自己的(最後一位)學生,他帶 Lekeu 到德國 Bayreuth(拜羅伊特)參加華格納音樂節,影響 Lekeu 日後創作甚鉅。

鋼琴三重奏(Trio for Piano, Violin and Cello in C minor)撰寫完第一樂章,恩師 Frank 辭世,接著 Lekeu 全心投入創作,將二、三、四樂章完成。1894 年 Lekeu 因傷寒英年早逝,得年 24 歲。


2010. 01. 31.

Benjamin Zander (英裔美籍指揮家,波士頓愛樂) 談古典音樂與熱情,非常棒的演講。影片下方有中文字幕可以選擇。


2010. 01. 30.

舒伯特真是一位傳奇作曲家,三十一年的短暫生命,創作一千多部作品,包括十部交響曲。據說曾有一天內完成八首歌曲的紀錄。與崇拜的偶像貝多芬被列為浪漫樂派的早期代表人物,其音樂充滿抒情旋律,適合入門。

我手上正在聽的這張第二號交響曲,是他十七歲即完成的作品。二十五歲染上梅毒,三十一歲英年早逝,生活困頓,經常依靠朋友救濟。傳聞其身高僅有 157 公分,是個小胖子。


2010. 01. 29.

1994 年末,Dextrous(aka Errol John Francis)與 Jon Stewart、Paul Brown 共組 DnB 團體 Solid State,嘗試在主流舞曲之外尋找更多自由表達與聽眾,他們將自己的音樂稱為 Urban Fusion,廣涵 Funk、Jazz、Techno、Dub、Drum'n'Bass 等元素。

2000 年夏天 Solid State 在解散前發行專輯 Point Of No Return,誠如他們所言: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 首支單曲成為絕響!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