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islav Rostropovich 羅斯托波維契 是獲獎無數的大提琴巨擘,後來成為指揮家。
1949 年大作曲家普羅高菲夫的大提琴奏鳴曲 Op. 119,由廿二歲的 Rostropovich 羅斯托波維契,和 Richter 李希特負責首演;廿三歲 Rostropovich 羅斯托波維契獲得蘇聯最高榮譽斯大林獎,以下都是作曲家獻給羅斯托波維契的作品:
普羅高菲夫《交響協奏曲》Symphony-Concerto
蕭士塔高維契(Dmitri Shostakovich)《第一號大提琴協奏曲》、《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
布列頓(Benjamin Britten)《大提琴奏鳴曲》、《三首大提琴獨奏組曲》、《大提琴交響曲》
作曲家邀請羅斯托波維契,擔任首演的作品高達 117 部。
羅斯托波維契的個人傳聞,例如人權擁護者、七零年代被蘇聯流放,這裡就不詳述。
Beethoven 貝多芬 Triple Concerto 三重協奏曲
David Oistrakh 歐伊斯特拉夫(小提琴)
Mstislav Rostropovich 羅斯托波維契(大提琴)
Sviatoslav Richter 李希特(鋼琴)
Herbert Von Karajan 卡拉揚 指揮 The Berli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柏林愛樂
EMI : ASD 2582
Angel : S-36727
【文】邵義強 老師 音樂與音響 第 84 期 (民國 68 年 6 月號)
此片一直被推崇為曠世無雙的名演奏,只要有這麼一張,別的演奏唱片,就可有可無了。儘管錄音時代已久,但風頭猶健,受世人愛不忍釋。
Karajan 卡拉揚 那白熱化的指揮模樣,使聆聽者無不手腳發冷、扣人心弦。由於他的這樣錄音,使得世人改變了此曲的惡評,使此曲的內容與模樣,第一次展現隱藏的魅力,他的速度是不急不忙的,幅度大得嚇人,表情濃密、音響渾厚,那巍峨的外貌,使人嘆為觀止,而且自始至終,燃燒著熾熱的生命力。
三位獨奏者也藉著各自的卓越技藝,相互搏鬪、糾纏、和解,散發耀眼的火花與熱力,由於每人的音樂性都很豐富,儘管在彼此衝擊,但不失應有的愉快感。
其中特別的是 Rostropovich 羅斯卓波維奇 那圓潤的如歌唱法,宏大的表情起伏,最令人心蕩神馳。又如第二樂章那多少帶有哀怨的苦味,聽後永難忘懷,這段音樂使人想起滿天晚霞的景色。
Brahms 布拉姆斯 Double Concerto 雙重協奏曲
Itzhak Perlman 帕爾曼 (小提琴)
Mstislav Rostropovich 羅斯托波維契 (大提琴)
Bernard Haitink 海汀克 指揮 Concertgebouw Orchestra 阿姆斯特丹音樂廳管絃樂團
Angel / SZ-37680
【文】陳國修 老師 唱片評鑑 第 100 期 (民國 79 年 10 月號)
Brahms 布拉姆斯 最後的管弦樂作品 Double Concerto 雙重協奏曲,兩位獨奏樂家彼此交換樂想,但是並未相互競爭,或許正隱喻著 Brahms 布拉姆斯 與 Joachim 姚阿幸 晚年友情的衝突與復合。
本曲揚棄交響樂氣派的協奏曲風格,回歸 Haydn 海頓、Mozart 莫札特、Beethoven 貝多芬 都採用過的十八世紀『大協奏曲』傳說;審視二十世紀的 Bartok 巴爾托克 與 Hindemith 亨德密特 也寫過類似曲式,Brahms 布拉姆斯 的傑作,當然具有承先啟後的地位。
Itzhak Perlman 帕爾曼 與 Mstislav Rostropovich 羅斯托波維契 的對話緊湊有力,樂曲骨架堅實,表情絲絲入扣卻不流於過度浪漫,加上比例正確的錄音,在名盤如林的黑膠市場,可列為首選。
Schumann 舒曼 - Concerto In A Minor 大提琴協奏曲
Bloch 布洛克 - Schelomo 所羅門 (希伯萊狂想曲)
Mstislav Rostropovich 羅斯托波維契 (大提琴)
Leonard Bernstein 伯恩斯坦 指揮 Orchestre National De France 法國國立管弦樂團
Angel / S-37256
【文】邵義強 老師 音樂與音響 第 58 期 (民國 67 年 4 月號)
不僅是 Rostropovich 羅斯托波維契 與 Bernstein 伯恩斯坦 搭檔是空前的,這張傑出的名演奏,也稱得上是空前的。其實,舒曼的『大提琴演奏曲』,已經是羅氏的第三次錄音了,雖然表現依然優異、引人注目,可是給人最大塊樂的,應該是 Bloch 布洛克 的『Schelomo 所羅門』。
Bloch 布洛克 的這首作品,是以舊約聖經中有關所羅門王的事蹟作為題材的,歌頌出古時猶太民族的榮光,也回憶其沒落。這是用音樂表達的一篇敘事詩,這兩位大師的演奏,聽起來令人充滿感動,此事可能是由於 Bernstein 伯恩斯坦 從內心,就和猶太民族精神相貫通之故,曲中那帶有獨特哀調的猶太旋律,成為 Bernstein 伯恩斯坦 本人的心靈之歌,再藉著管絃樂展現出來。而 Rostropovich 羅斯托波維契 那感情豐富的名演奏,使得合奏更為生動,不僅氣派相投,而且精神一致,法國國立管絃樂團也有白熱化的演奏。
在 Schumann 舒曼的『大提琴演奏曲』中,羅氏所製造出的詩情豐富的浪漫世界,實在是別的大提琴家所望塵莫及的,再加上 Bernstein 伯恩斯坦 那非凡的魔棒,使得此曲得的演奏,也變得無以匹類。
Richard Strauss 理查史特勞斯 - Don Quixote 唐吉軻德
Ulrich Koch 柯賀 (中提琴)
Mstislav Rostropovich 羅斯托波維契 (大提琴)
Herbert von Karajan 卡拉揚 指揮 Berlin Philharmonic 柏林愛樂
Angel Records / S-37057
EMI / ASD 3118
【文】邵義強 老師 音樂與音響 第 56 期 (民國 67 年 2 月號)
錄製本輯之前,Karajan 卡拉揚 就曾與另一位大提琴家 Pierre Fournier 傅尼葉 灌錄過相同曲目,是極為完美的傑出演奏。只是 Fournier 傅尼葉 的版本,音樂是過分美化的,具有艷麗的官能美,給人的耳朵,獲得最高的快樂。不用說,音樂的造型,幅度也很雄大,音響效果懾人心魄。
可是,這一切在本輯 Rostropovich 羅斯托波維契 這個版本,已經被壓制了。序奏是柔和地展開,我們再也聽不到雙簧管的振音,以及小號粗俗的強奏,音樂變得更為巧妙、溫和,使人聽了極為舒服。
不過,進入變奏後,幅度依然很大,描寫力深刻。像第二變奏那印象派般的音響,後半驅散羊群的吵雜聲,真是充滿趣味;第五變奏是多采多姿的;在空中飛舞的第七變奏,則充滿幻想味道。
而本輯最大特色,就是由 Rostropovich 羅斯托波維契 擔任大提琴獨奏。Fournier 傅尼葉 的演奏版本固然優美,可是在技巧的卓越度與表現力的巨大方面,Rostropovich 羅斯托波維契 則更為出色。
Tchaikovsky 柴可夫斯基 - Violin Concerto 小提琴協奏曲 / Meditation, Op. 42, No. 1 沉思曲
Isaac Stern 史坦 (小提琴)
Mstislav Rostropovich 羅斯托波維契 指揮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國家交響樂團
Columbia / M 35126
【文】邵義強 老師 音樂與音響 第 83 期 (民國 69 年 5 月號)
看到本輯是由 Stern 史坦 和 Rostropovich 羅斯托波維契 搭檔,任何愛樂者都會情不自禁,想享受一下他們的音樂。令人驚奇的是,這張冠蓋群倫的黑膠唱片,居然如此熱情澎湃,如同火山口使人眩目的火焰與光芒!
Rostropovich 羅斯托波維契 體內的俄羅斯血液,在本輯已化為狂熱力量,高歌著俄國人內心的悲壯之歌;而 Stern 史坦 則傾注全部精力,跟他一起唱和,展現扣人心弦的璀璨花朵。儘管 Stern 史坦 錄製本輯時,已經 58 歲,但是他寶刀未老,依然保持著壯年期那卓越、銳利的技巧。無論是光輝的音色,或者圓熟的藝術,比起年輕時的錄音,毫不遜色。
Stern 史坦 的歌唱,在每一樂章,都是那樣充沛,幅度亦如此雄大。聆聽過程,震撼般的感動,久久無法消失。第一樂章的展開部,指揮與獨奏者,有神奇的搭配,逐漸加快,然後突入到裝飾奏的作法,給人深刻印象。第二樂章是從內心深處發出的歌曲;第三樂章既充裕又堂皇,不愧是兩位大師的最高名技:補白的『沉思曲』,是不易聽到的名演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