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老綁的唱片行筆記】July, 2013 - December, 2013

2013-07-03

有一位窮人,每天到土地公廟燒香,拜託能讓他中獎,土地公不堪其擾,這一天,窮人又來燒香,土地公顯靈了,跟他說:你每天來燒香,但至少也要買張彩卷,我才能讓你中獎吧?

2013-07-07

1981 年,Genesis 是這麼玩流行樂的,卅年過去了,依然讓人豎起大拇指。A4 - Keep It Dark 歌曲過了一半,終於忍不住站了起來,一邊搖擺,一邊若有所思。



這不就是創作者最盼望的嗎?但更是樂迷的福氣了,在一片電子效果器盛行的樂壇,經歷了 Abacab 獨特的音樂旅程,而受到啟發。大家樂團都拿同樣的樂器嗎?顯然差不多是的。大家的歌都差不多嗎?顯然不是的。

所以,並不是我喜歡這個樂器,我不喜歡那個樂器,而是樂器與樂器,透過創作者的思考,開創了一條旅程,路上風景綺旎,俯拾即是。美麗的經驗,需要放下成見,才能感受。

2013-08-08

相較於 fade out 的發明,fade in 似乎更能考驗樂迷及 DJ 的忠誠度。



2013-08-14

今天找到一張唱片,音樂類型是 Cowpunk,好酷!查了一下資料,原來 Cowpunk 是獨立鄉村搖滾的前身,八零年代傳統鄉村樂與龐克樂的能量及態度結合,於是形成 Cowpunk,有趣吧!



2013-08-23

雨來了,可以轉大聲一些聽音樂;雨走了,可以聽到多一些細節。
也無風雨也無晴。

2013-08-24

下雨天,貴客臨門。一起聽了一張雜訊豐富,動態也多彩多姿的黑膠唱片。
我說:雜訊就像雨,稀哩嘩啦,滋潤土地;一張黑膠唱片如果沒有雜訊,就表示沒有走過歷史。
人客說:像皺紋,越有年紀,皺紋越多,卻代表著更多智慧。

2013-09-06

處理雜訊量的辦法,焦點不是減少雜訊量,而是增加訊息量。

2013-09-07

今晚,老師蒞臨小店。閒聊。

我說:入門黑膠的人客總是覺得要將 CD 曲目重買一遍,而考慮再三。
老師說:當系統調整過後,所有黑膠都要再重聽一遍,而驚喜不已。

相視而笑,就此打住。

我努力不夠。

2013-09-12

今晚老師偕師母蒞臨小店。師母在談笑之餘,順手拿起剪刀,將我的白髮給剪了。

在剪的過程,我說:哎呀!這樣我看起來更年輕,面對人客就更沒有說服力了。
師母說:感動不是靠外表,而是發自內心如火的熱情。

謝謝師母教誨,我還要再吃胖一點,才有脂肪燃燒熱火啊。

2013-10-03

人客: 請問老闆什麼時候開始聽黑膠?
我: 1994年..
人客: 天啊! 我就是1994年出生的..
我: ...$%$$#$&(>@@>...

2013-10-04

今夜老師蒞臨小店,言談之間,請教老師:聽黑膠唱片所追求的,是不是各種的美?
師答:絕對不是美。美有各種展現形式,朦朧是美,寫真也是美。

問:那麼老師多年追求的,是什麼?
師答:真。

師徒不語,感動如浪,澎湃。

2013-10-05

往生時不要聽念佛機,大家正七嘴八舌在討論要聽哪些音樂?有人已經在收集,甚至編輯往生時要聽的音樂了。此時,一旁的醫生,悠悠說:我診間有放置唱盤,當患者抱怨音樂太難聽,我總是解釋著,音樂不是播給你聽的,是播給醫生聽。醫生聽音樂獲得好心情,才能診治你的病情。

討論嘎然而止。
往生時的音樂如果不是播給往生者聽,那麼,是播給誰聽呢?所以,在有生之年,大力的聽音樂吧。

2013-10-10

今晚老師蒞臨,閒聊之餘,提及近日被讚美一事。
我說:最近被讚美了。一位人客說我是全方位音樂人,對於各類型音樂故事如數家珍,我覺得不好意思。

老師說:糟糕!
我疑:怎說?
老師說:他有沒有提到音響人這三個字?
我回想之後,確定沒有。

看來又被明褒暗貶了,還要再多聽,少講。

2013-10-16

1984 年 Van Halen 發行專輯 1984,獲得美國告示專輯榜五週亞軍,為什麼連續五週都無法得到冠軍呢?因為冠軍是 Michael Jackson 的 Thriller。所以,眾所矚目的焦點,集中在 Michael。

但是,為 Thriller 彈奏吉他的高手,正是 Eddie Van Halen。所以,大家認為 1984 絕對不可能打敗 Thriller 的時候;對 Van Halen 來說,卻正在享受雙贏的掌聲呢!

2013-10-17

鄰桌的父親吃完麵,開始將碗盤疊起來,羹筷收拾齊,湯水倒在同一個碗。
老闆娘默默自冰箱捧水果出來:謝謝啦,這請你,金拍謝,擱麻煩你幫阮收。

那父親答:勿免客氣啦,好你沒閒,阮嘛省煮一頓,真好食,另日愛擱再來。

2013-10-18

天氣轉涼,老先生:咳!咳!
老太太:嗽,嗽你去死啦!真吵!
隔日起床,老先生在眠床頭看到一罐新的『嗽精』
老先生:過幾天自然就好了,金討債,有錢無地開。

2013-10-19

La Mort de Tintagiles(中譯:Tintagiles 之死)是比利時劇作家梅特林(Maurice Maeterlinck)於1894年為木偶戲寫的劇本,獻給法國劇場導演呂涅·波(Lugné-Poe),他對梅特林早期創作給予很多幫助。

1897年德國作曲家萊夫勒(Charles Martin Loeffler)為此劇本譜寫交響詩,1913年佛漢威廉士也以此為題撰寫配樂。

今天早上聽的版本,是萊夫勒作曲的交響詩,美國指揮家尼爾森(John Nelson)指揮印第安納波利斯交響樂團,在 New World Records 發行。聆聽這樣爆棚錄音、精彩演奏,在大音量、大訊息量的環抱,需要付出相當精神,半小時後,感受到內心靈魂,揮汗如雨著。

2013-10-20

像這樣整張專輯幾乎沒有歌詞的歌聲,除了考驗演唱者的功力;錄音、或者音響系統所傳遞之訊息量,其實是相對重要的。

Meredith Monk 功力無庸置疑,透過抽象演唱,無論是深沉憂鬱,或者歇斯底里的幸福,都讓人深陷思考漩渦而無法自拔。Michael G. Breece 在樂評裡寫下:在重複性質琴音伴奏,歌聲更為醒目。



我要補充的是,鋼琴彈奏(小提琴與打擊樂器亦然),相對於顯性歌聲,呈現出隱性聲部,在黑膠聆聽過程,鋼琴也在彈奏音符與音符之間,表達了內聲部的對話,特別是鋼琴彈奏亦由 Meredith Monk 擔任。

ECM 的錄音,及黑膠音響系統所傳遞之訊息量,負責 Meredith Monk 的一呼一吸,一張一閉,歌聲在空間迴盪所產生的孤獨感,起伏震盪的情緒轉折、張力。這些細節的感染力,都與音響系統所傳遞之訊息量,有著相存相依的關係,密不可分。

我的評價,較傾向於使用者(User Ratings)的。

2013-11-07

人客 A:現在攏係毒,聽音樂尚無毒!
人客 B:才怪,聽音樂中的毒才深!

2013-11-09

說到音響系統,硬體、空間皆可調整,惟有人心的定性是最難的。
同一張唱片,第一次聽,與第二次聽,就感覺不同。

2013-11-10

【轉念】昨夜老師蒞臨小店,聊著聊著,聊到最近很流行的『加倍奉還』,老師說:『加倍奉還』是美德。

怎麼說呢?

老師說:台語俗諺裡也有講到這個美德,就是『食人一口,還人一斗』,即使只接受人家一點點的好處,那怕只是吃人家一口飯,也要感念在心,等有機會有能力的時候,要以加倍的謝禮來回報對方,就像是用比一口飯更多上千百倍地還人家一斗米。相當華語所說的『滴水之恩,湧泉以報』。

學生受教。有待一日,湧泉以報師恩。

2013-11-12

說到最近很紅的董茲董茲跳針跳針
我也來貢獻一則吃麵時看到的漫畫
那是由蔡虫老師繪畫的家庭性辭典

先生買了新唱盤,到了臨睡前一時性起
跟太太說:我們邊聽黑膠,邊運動吧!

於是播放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
運動進行到一半,唱片突然跳針:

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君再來~君再來~
哈哈!蠻符合氣氛的,這針跳得好,繼續吧
君再來~君再來~君再來~

2013-11-13

我:怎麼會知道我們店?
客:在不同唱片行與黑膠展,都有看到你們的小貼紙,想說要來看一下!
我:謝謝!

2013-11-26

經過一支電火條仔
影子覕在後壁
咱一直行 影子沓著咱
繼續行

電火條仔嚕來嚕遠
影子嚕來嚕勿驚
行咧咱頭前 嚕來嚕大仙
你看 咱的腳 踏著影
伊嘛綴咱 手牽手 一直行

2013-11-29

下晡的公園仔
有風嘛有日頭 金好
阮作夥來散步
看風景 練肖話
坐一咧 金快活

你看 鳥仔那麼水
擱有尾蝶 香仔
走相找 逗陣玩

天公的面越來越紅
阮嘛愛 返厝呷飯 休睏
暝仔日擱來 好某?

2013-11-30

擱一點鐘下班
打電話返厝:先幫我開安普

奈著這搞工?

天氣寒,暖機才好聽。

2013-12-01

昨晚老師蒞臨小店,取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黑膠,巴倫波音指揮巴黎管弦樂團,播放第四、五樂章。

這張唱片不僅爆棚,在小動態詮釋也細緻雅韻,二巡過後,將抗滑減少,各聲部線條立刻明顯許多,但是低頻上浮。又過二巡,增加抗滑,高頻暗下,音場與訊息量卻明顯增加,樂組互動活潑許多。

師問:這一前一後,哪個貼近巴倫波音的想法呢?

抗滑減少,聲部線條明顯,易於追蹤,減少耗神。
抗滑增加,聲部隱晦,需聚精會神,但是形體動態盎然。

當系統調整熟稔,要如何著墨唱片演奏的藝術觀?未來之路,還很遙遠。

2013-12-04

今午播放韓德爾『水上音樂』黑膠,馬捷爾指揮伯林廣播交響樂團,版本比較,分別是荷蘭版及美國版。

第一樂章,荷蘭版的低頻豐潤,與銅管平衡;美國版銅管金屬爆裂張力強,能量感與速度感佳,低頻稍微削瘦。不禁想起前日與師討論的一段話:低頻帶高頻?或是高頻帶低頻呢?

美國版旋律線條明顯,荷蘭版的銅管,在豐潤低頻包覆下,與其說隱晦,倒是呈現內聲部與其他樂組的協調性。

同樣都是大音量,但是荷蘭版的音量,似乎還想再轉更大聲的感覺。

再次向老師求教,老師說,荷蘭版的 Philips 以和諧/平衡見長,美國版的 Philips 由 Mercury 刻片,所以會出現刺激感,各有所長..

聽到這裡,我立刻將美版 Philips 與 Mercury 的聲音連結起來了,沒錯!這就是 Mercury 的聲音,難怪銅管這麼像猛男!

老師又說:所以回到前日話題,到底哪個版本,較接近馬捷爾的想法呢?

這是聽黑膠唱片的樂趣之一啊,每個版本都要收藏,而且都要認真咀嚼吸收,才不辜負前人的努力付出!

2013-12-06

【誤判】誤判在生活周圍不斷發生。1995年某夜,我在Disco Pub擔任DJ,播放125bpm的house,一位人客上前點歌,希望節奏能再快點。於是三首歌後,將bpm加速至140bpm(beats per minute),人客仍抱怨速度不夠快。

到底要多快呢?播完170bpm的drum & bass,仍不見歡呼聲。我放棄了。兩首慢歌後,2PAC 的 California Love 重新開場,人客端著酒前來DJ台,堆滿笑容致謝:謝謝你,歌的速度終於快了起來。我心想:California Love的速度只有89bpm..

原來,不能用專業來解讀感受。於是誤判在生活周圍不斷發生,感謝誤判的發生,拉近了DJ與人客的距離。

          上一篇←  →下一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