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03
黑膠唱片聽完後,應立即收至封套內。
一般樂友聽黑膠,都是晚飯結束至睡前這段時間。於是聽完 A 面,約有半數以上樂迷未翻到 B 面續聽,就準備明日工作,或者就寢。
這時候,若沒有立即將唱片收至封套,而讓唱片躺在唱盤一夜,灰塵便一分一秒的落入溝槽,一個簡單的實驗:大家不妨在唱片靜躺唱盤一夜後,用唱針唱一遍(朝上的那一面),當唱針唱完,即可在針尖看到如線球般之灰塵。
若樂友聽完黑膠沒有立刻收納,當灰塵進入溝槽,下回再聽同一面唱片,就會聽到明顯炒豆聲了。
所以,聽完黑膠立即收納,可以增加唱片壽命,亦可減少雜訊量,一兼二顧,養成好習慣,就從今天做起。
2013-01-05
喇叭線與喇叭插孔的接觸面積,也是影響音質的原因之一。
喇叭線的插頭有傳統型的電線裸露、Y插、甘蔗插等型式。樂友們將喇叭轉至背面,檢查喇叭線與喇叭插孔的接觸面積,是否達到最大?
如果您的喇叭線是Y插,但僅將Y字的一頭插在喇叭孔,另一頭裸露在外,雖然也有音樂,但是訊息量的傳遞將不會達到百分之百,也就是音質的呈現,並沒有完全發揮。
因為喇叭、擴大機的訊號線插孔設計不同,所以,如何讓喇叭線與系統的接頭接觸面積達到最大,亦需要著墨,因為細節的 CP 值可以在不花費之前提再次提升。
順帶一提,喇叭線接好後,要防止黑、紅線之碰觸,否則將造成短路而將擴大機燒毀。
2013-01-07
有一天我去剪頭髮,減完髮付完錢,正準備要離開時,老闆娘跟我說:來坐啦。
奇怪,不是要走了,怎麼還叫我來坐?
後來經過中藥店,進去買一顆羅漢果。付完錢要離開,老闆又跟我說:來坐啦。
原來台灣人不喜歡說再見或 Bye Bye,因為歡喜,以客為尊,所以邀請人客下回再來坐。
2013-01-12
有一位父親,去接補習班下課的女兒,順道經過一家唱片行。車停好之後,父女走進去。父親一如往常,熟悉的翻著新到貨的黑膠唱片。
女兒杵在一旁,說:今天還要買嗎?家裡都堆不下,媽媽又要罵了。
父親很有感觸,說:爸爸不能陪你走完人生,就像阿公走了以後,只剩下照片。爸爸會留下書和唱片,以後想念爸爸,就拿唱片出來聽,這是爸爸走過的路,以後也留給你。
To my sweet butterfly..
2013-01-12
昨日返家,小朋友正在學習寫阿拉伯數字。
『乾爸,我會從 100 寫到 200』
『真的嗎?那你寫給乾爸看』
拿出畫版,乾兒子開始寫:
10001、10002、10003..
我指著 10001 問:『這是多少?』
『這是一百零一』(100.. 01)
10002 當然就是一百零二了
那一刻..
謝謝乾兒子帶我重返童年
我找回兒時的純真,還有創造力。
2013-01-13
並非人、事有方有圓,
因為我們都處在圓滿之內。
陰陽之精隨,在於拿捏。
有拿捏,有陰陽,有圓滿。
2013-01-26
有一位爸爸,他的高中音樂課都在考數學、物理、英文。有一天,唸國小的女兒,跟爸爸說想學彈鋼琴。
爸爸說:當然好。
鋼琴老師來了,爸爸問:可不可以在一旁觀摩?老師答:可以。
之後的每堂課,爸爸比女兒還期待,因為爸爸聽過霍洛維茲,以及魯賓斯坦的月光,每次爸爸坐在鋼琴前面彈拜爾,彈徹尼,彈克萊門提,爸爸總幻想著,有一天,我也能彈月光,給太太聽。
然後,女兒跟爸爸說:爸,我想學舞蹈,不想練琴了。爸爸嘆了一口氣,說:好吧,月光的譜太長,爸爸也記不住。
爸爸老了,只能聽黑膠,可是,霍洛維茲到了八十三歲,還能錄製 Horowitz in Moscow,他好厲害啊。
2013-01-29
有一位樂友,在小學時就透過手提音響及拷貝的卡帶,聽過孟許指揮波士頓交響樂的貝六。
退伍出社會,樂友換了不錯的 CD 音響,他說:孟許版本的貝六平平,這就是沒有獲獎的原因。他的專長不在貝多芬.. 因為他是法國人..
有一天,在朋友家聽到貝六的黑膠唱片,樂友在感動之餘,走近一看,竟是孟許指揮波士頓的版本。
然後,樂友指著喇叭,問:請問這是甚麼牌子的?好厲害啊!。
2013-01-30
All Music 將評價更名為 Editor's Rating,另新增 Average User Rating,不知道大家發現了嗎?
這個開放是明智的,目前才剛開放,二者的 Rating 會有差距,不過當 Users 增加,公評度也會遞增。此時若 Editor 與 Users 之評價仍有程度以上的差異,就會形成有趣的討論。
也就是『叫好』與『叫座』的差異,我想起兩個例子:第一是 All Music 與爵士企鵝的差異,只要二者評價差異增加,大家都有默契,All Music 是偏向前衛,而爵士企鵝則傾向傳統。
另一個是重拍(DownBeat)或更多雜誌的 Critics Poll 與 Readers Poll,提供樂迷不同參考面向。
當然還有其他諸如此類例子不勝枚舉,其實樂迷整體的專業力量遠勝過職業樂評,這是無庸置疑的,因為每人每天只有廿四小時,樂評再專業,仍有遺珠之疏;而樂迷是龐大且多面向的,就是因為彼此(樂評與樂迷)位置不同,才會產生相異評價,評價相異會產生討論,這對於音樂產業會產生正面影響。
整體而論,All Music 是持續不斷進步著的,他們是網路音樂媒體的好榜樣,期待早日看到這個新舉開花結果。
2013-02-02
什麼是熱情?什麼是悲愴?什麼又是月光呢?
如果一位老闆收入等於支出,但是還樂此不疲,那是因為熱情。如果支出遠大於收入,最後結束營業,這肯定是悲愴。
這位老闆在結束營業後,露宿公園,正想著要不要撿起地上的菸頭,低頭一看,照亮這菸頭的,那就是月光了。
2013-03-07
吃一碗牛肉麵,一百元;吃第二碗,再一百元。
但是買一本書,買一張黑膠唱片,卻是不同:買一張黑膠,五百元;聽第二次:二百五十元;聽第五次:一百元;聽第一百次:五元。
然而,書、電影與黑膠之間,還是有差異的:因為一張黑膠唱片在一生可以聽超過十遍、廿遍;書與電影,平均大約在五次以內。
例如愛戴兒的 Someone Like You, 光是卡拉 OK 就唱超過十幾遍;教父至今看超過十遍以上者,鮮矣。
因此,如何衡量一張黑膠唱片的價值,端視於聽多少遍,花多少時間聽,才能突顯其珍貴,才能展現核心價值。
2013-03-17
罐頭是 1810 年發明的,可是開罐器卻是到了 1858 年才被發明,遲到了 48 年。
有時候就是這樣的,重要的東西有時也會遲來一步,無論是感情、生活,或是黑膠唱片。
2013-03-20
如果一部電影讓另一位導演觀看,運用相同的影音,但是透過不同剪接、編排,產生不同的節奏、敘述和鋪陳,那麼,會不會產生另一部偉大的作品?同時,配樂也岔開新道路。
2013-03-22
有一位和尚
住在寺廟裡
吃齋唸佛
早上五點開廟門
信徒走進寺廟燒香求平安
和尚劈頭就問 你要出家嗎
一年之後
早上五點開廟門
門可羅雀
沒有信徒
十年之後
廟門關閉
改開方便之門
供信徒燒香求平安
香火也就慢慢 回來了
2013-03-26
某日,見明信片,富士山的雪,好美。
儲蓄半年,一償宿願:富士山,我來了。
返台後,老師蒞臨小店:日本之行,好玩否?
好玩是好玩,不過比起南台灣,氣溫好冷,適應不良。
老師說:氣溫越冷,風景越美。
我疑:願聞其詳。
師道:北極厚雪披覆,景緻天工。
如同黑膠唱片,雜訊越多,版本越早,音色越佳。
受景緻吸引,來到富士山,卻抱怨氣溫冰冷。
殊不知是氣溫冰冷,才能有此雪景。
受黑膠吸引,試聽之後,卻抱怨雜訊擾人。
殊不知是年代悠久,才能接近母帶的原汁原味。
哈哈哈!開懷!
想起日本之旅,導遊笑說:到了歐洲,嫌不方便;回到台灣,嫌不浪漫。
作為人客,要入境隨俗,而不是坐這山,望那山。
沒有冷冽的溫度,卻置身在靄靄白雪的場景,除非重金打造,
不然,翻出明信片,仔細端詳,就好。
2013-03-31
說來可笑,現在回想起來,我母親在世時,我沒打掃過她的房間,一次都沒有。沒有幫母親打掃過房間的人,怎麼會想要回祖塔掃墓?那是因為自幼就順從母親的要求,從來也不會問為什麼,反正清明時節,就傻傻的跟著阿公、叔叔們一起上山掃。
現在當爸了,才想到要幫媽媽打掃房間,不過也沒有機會了,這個想法成為一輩子無法實現的缺憾。媽媽、爺爺、奶奶,相繼都回到天上作神了,他們的房間,也移到山上的祖塔,想要打掃他們的房間,一年也就這麼一次機會。
瞭解掃墓的心情了,帶著這份心情,就要回來台北。
2013-04-06
眼睛是最自私的器官。當眼睛看到美醜、胖瘦的時候,就擅自影響頭腦做出喜惡判斷。所以當體重越重、相貌越醜,交到的朋友就越知心。
知心這件事,眼睛是無法體會的。就像感動,也是一樣,當眼淚流出時,感動的過程早就結束了。所以,當眼睛又擅自做判斷時,先問問其他器官吧!把眼睛閉起來,感受會更不同!
2013-05-02
知識爆炸產生更多的理性,資訊交流頻繁化的背後,感性也逐漸被遮蓋了。
當感性被遮蓋之後,解讀事件的立場,便產生偏頗,一旦立場偏頗,解讀的過程即產生障礙。當解讀因為障礙,而造成誤解,甚至是不解時,真相是不是真相呢?
生活在這個時代,解讀確實是十分辛苦的。
然而,當真相不是那麼重要的時候,導致解讀能力,也就逐漸退化了,在退化的同時,感性消失的同時,感官也退化了,體溫也降低了,因為理性的計算,只需要電流。
所以,失去心靈感受之後,理性僅剩下資訊量的交流,而過程造成的高低多寡比較,則顯得低俗而可笑。
2013-05-06
如果調整音響的目的只是為了還原現場,那就太無趣了。
-- <柳沢功力>
2013-05-06
理查史特勞斯在廿五歲寫下『死與變容』當時純粹是自我幻想出來的,不過1949年9月當他臨死前,躺在病床上告訴媳婦:太奇妙了,死亡就如當初我在『死與變容』中所描寫的一樣。
理查史特勞斯對此一死亡過程的描述非常生動及感人,下列由蕭提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的版本,看得我都在眼眶打轉了。從一開始病者軟弱無力的心跳,帶出同年回想,充滿美幻的樂思,乍然而起的巨響(5:21),代表病者太多待完成的理想,他是如此不甘心就要逝去,病人在幻想、掙扎中與死神角力。音樂突然靜了下來(16:05),在低音及銅管、豎琴的慢慢引導下,『變容』的動機呈現出來,莊嚴而神聖,逐漸將死亡昇華了。
沒有歌詞的演奏音樂,就是如此具有想像空間。我亦可以將這段音樂,在聆聽過程幻想成另一主題『人生』:從呱呱墜地在長輩呵護備至下成長,乍然而起的巨響(5:21),代表退伍進入社會展開奮鬥,披荊斬棘,歷經磨難與奮力。音樂突然靜了下來(16:05),在低音及銅管、豎琴的慢慢引導下,『退休』的動機呈現出來,回顧一生(20:07),共同努力,施予恩惠的同伴,心中的感激,油然而生。
2013-06-01
有一位朋友剛買了黑膠唱盤,盛邀朋友到家中聆聽。才剛開始播放,就有炒豆聲,接著,他的一位朋友問道:你的音響是接觸不良還是壞了?
結果這位買盤的朋友立刻憂心的打電話問廠商:你是不是賣瑕疵品給我呢?
2013-06-06
以前聽過一個描述,說聽音樂聽到歌唱者的換氣聲,到底跟音樂有什麼關係?那只是為了發燒而聆聽,跟音樂一點也不相干。當時聽完後點頭如搗蒜,同意這只是聽音響,不是聽音樂。
今晚聽完這張黑膠,突然想起這件事,莞爾笑了出來。聽黑膠是非常肌膚之親的舉動,就像拿筷子夾起麵,倏一下的吃到嘴裡了,然後麵條在牙舌間翻轉、咀嚼。因為聽黑膠,面對的是『演奏者』每個當下的表情、情緒、反應,否則呢?
現代,很少人在聽『演奏者』,大部份人都是聽『作曲家』,所以一首曲子只要買過一個版本就好了;會聽演奏者的人,則因為聽到不同演奏家呈現出的不同表情,一而再的對(同曲目的)不同版本進行蒐藏。
所以,聽黑膠,當然要聽到演唱者的呼吸聲,那呼吸聲代表著演唱者對曲目所表達的生命力。
Buxtehude - Four Solo Cantatas (Nonesuch)
Soprano: HELEN DONATH
Tenor: THEO ALTMEYER
Bass: JAKOB STAMPLFLI
HELMUTH RILLING cond. BACH COLLEGIUM de STUTTGART
2013-06-07
底特律傳奇 Techno 作曲家 Jeff Mills 在自家廠牌 Axis 的廿周年派對,邀請日本鋼琴家 Miki Sakata 彈奏以下成名曲目的變奏版本,Jeff Mills 是將 Detroit Techno 推臻至不同藝術領域的重要音樂家之一,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段美麗的音樂。
1.Le Mer Et Cest Un Caractere
2.The Bells
3.The Art of Barrier Breaking
4.MINAMO
5.Changes of life
2013-06-08
今晚老師蒞臨小店,老師坐好後,突然問:這張椅子上次坐的是你還是人客?
我:是人客。
老:人客聽的音量是大或小?
我:大。
師:每次來這裡,我都注意這椅子是被前移或後移,這代表著你的人客是否喜愛你介紹的音樂。
願聞其詳。
師:當人客聽黑膠時,如果有將椅子往後挪的動作,你要注意,因為他希望離播放的音樂遠一些,而不是更靠近.. 今晚這椅子沒有靠到牆,表示人客對音樂沒有特別排斥..
我:不過,唉.. 還是有努力空間啦.. 但是,老師也對細節太觀察入微了吧!
師:細節就像沿路的風景,要用心欣賞。
我:對!就像黑膠的細節,也要用心體會。
師:對人客要有耐心,有些時候過於努力只會造成反效果,要學習等待,這樣知道嗎?
唔?不甚瞭解啊,不過這次相聚,產生了滿滿的幸福感,期待老師再次蒞臨,謝謝老師,鞠躬!
2013-06-11
將黑膠音響系統與電視系統結合,對於許多入門樂友來說是合宜的思考,但是對成熟樂友而言不然:在收看電視頻率高的家庭,黑膠系統必須挑戰舊習,被迫扮演衝突角色,通常是爸爸輸,然後全家贏:犧牲聆聽時間的結果就是越聽越少;其次,比例而言,客廳絕對不是適合聆聽黑膠的環境。
如同前幾年流行的小折,如果一開始不對黑膠系統的環境,及細節進行著墨,一旦蜜月期結束,唱盤蓋上只會堆滿 CD,就如同小折被拿來當作曬衣服的工具一樣。
2013-06-12
拜端午佳節之賜,車輛減少,環境音與震動下降,靜心聆樂的美好時光得以延長,咖啡也多了一杯,真好。
2013-06-17
花式調酒吧好玩,裡面都是帥哥美女,引吭高歌,歡樂暢飲;傳統調酒吧就無趣多了,裡面都是歐吉桑,正襟危坐,若有所思,嚴肅鬱悶。
尋歡是人之本性,因為快樂短暫,才需要殷殷追求;相較起來,為了療癒苦悶歐吉桑,傳統調酒師的工作更顯深沉:他必須瞭解歐吉桑的心情,因此,除了察言觀色,敏感細膩,還要設身處地,進入內心,才能調製療癒的酒。
每次調完一杯酒,看著歐吉桑端起,喝下,露出被治癒的滿足,甚至開口,侃侃而談,調酒師說:好像游完一千公尺,那種揮汗如雨,毛細孔大口呼吸的暢懷,無論是歐吉桑,或是調酒師,都產生了幸福的感覺。
2013-06-28
有一個人,他的右手掌下緣有顆痣,聽說握拳時,如果手指能碰到痣,就能擁有幸福。小時候,他還能碰到痣,隨著年紀增長,某日發現,竟然碰不到那個痣。從此開始黑白不幸的生活,遇到任何不順遂,也理所當然,因為手指碰不到痣,註定要成為悲劇主角。
直到某日,遇見某人,牽起他的左手,將左手指按住右手掌痣,說:你看!碰到了。只要轉個彎,幸福就會出現。
上一篇← →下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