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瘋卡帶 fun cassette




前言

錄音帶對於我是學生時代伴隨唸書和住宿的必需品,不僅如此,當時騎車、走路,也要戴一下『Walkman』,一邊收聽音樂,一邊追逐流行。剛開始的『Walkman』只有卡帶和廣播,因此體積小,攜帶方便,CD 開始普遍流行後,有 CD 功能的『Walkman』變大,也變貴許多。

80 年代 CD 雖然開始取代黑膠與錄音帶,但物美價廉的卡帶仍是窮學生族的最愛,經歷這波音樂記錄型式變革時期,感謝錄音帶伴我度過年少輕狂的成長歲月,每每聽朋友們談起相關話題,仍會牽動絲絲回憶。

我生平買的第一張音樂不是黑膠,而是卡帶,入伍之前藏量有數百張,可惜隨著物換星移,這些卡帶逐漸遺失,最近巧得機會,邂逅曾收藏過的卡帶,已隔十數年,將過程記載如下,以防將來老年痴呆,又忘記了。

西門町跳蚤市場

西門町跳蚤市場並非位於台北市,而是在台南市北安路,第一次知道這地方是老婆帶我去的,聽說台北跳蚤市場多采多姿,我沒去過,但有一回朋友說透早 4-5 點就開市,許多人聚集在市場口,等待一輛輛滿載舊貨的發財車駛入市集,許多珍奇異寶尚未落地就被喊價抱走,其過程精采絕倫,因此對南部跳蚤市場更加以懷抱希望 - 因為南部有許多古厝 - 或許建築物整建翻修,會出現遺物,依此邏輯,推判日後應會有更多黑膠唱片陸續湧入市面,尤其是稀罕的國、台語黑膠唱片,南、北管,客家歌謠、山地歌曲、歌仔戲、恆春民謠等。



第一次到西門町跳蚤市場,是某週三下午,屋頂用鐵皮搭建,挑高好幾米,怪的是人只有三三兩兩,我走了一圈,沒發現黑膠唱片,問了一攤瓷器佛像的老闆..

『喔,你說那個呀,要週末上午才有,平常時候大概都像今天這樣..』 我知道今天撲空了,走出室外望著招牌,上面的確寫著:週六與週日上午 6 點至 12 點,於是兩手空空,打道回府。

三天後起個大早,七點左右我已出現在跳蚤市場門口,這回人數和攤位還是三三兩兩,晃過一圈後還是沒有黑膠唱片蹤跡,不過二手書攤位明顯增加,有部貨車剛開進場內,熄火後跟鄰攤打招呼 :『你今天這麼早啊 ?』 聽他這麼一說,才察覺我這回來得太早,看來又白跑一趟。

為了不虛此行,再認真逛了一遍,跳蚤市場內有各色舊貨,小到五金配件,大到音響組合,我看到骯髒的布玩偶、手機、照相機、情色書刊 / 照片、漫畫、政論書籍、錄音帶、CD、伴唱帶、麥克風、佛珠、玉珠、手錶、手鐲、電池.. 印象中差不多就是這些。隨手翻了一下卡帶攤位的商品,大部分都是佛經和流行台語,只有找到三張王傑的二手錄音帶。

我問他:『老闆請問錄音帶怎麼賣?』
『一張十塊』他答我。

我和老婆想起有位朋友是王傑的樂迷,下回碰面可當作伴禮。

隔日上午十點,三顧茅廬,再返跳蚤市場,這回不能稱得上人聲鼎沸,不過情況比前兩次好許多,逛過一輪,終於發現有兩攤販賣二手黑膠唱片,上前一看,第一攤僅有一小箱,是 B 版唱片 (台灣自製的盜版黑膠),內容是十張左右的古典加上 20 張左右的 LD(Laser Disc); 第二攤更少,只有三張 12 吋加上十餘張 10 吋黑膠,12 吋的黑膠只認得鳳飛飛,老闆要賣 200 元,另兩張是台語流行唱片;10 吋黑膠全是演歌,不過這攤蠻有意思,因為我還看到玉噯(一種小嗩吶樂器)、唱針、唱頭與老舊的大型電台收音機。

熱情老闆一直問想找什麼?可能是看到我久久不離的目光吧。向他投以微笑,便走向其他攤位,尋找稀奇古怪的東西,我看到不少兩蔣時代領袖的黑白巨照,鄧麗君的也有,一張也是兩百元,一系列的台灣郵政娃娃與大同寶寶都有出現,另外還看到懷舊的裁縫機、木製洗澡桶、戒嚴時期禁書、美術書籍,還有各式各樣的玩具。

我經過舊書攤,被一排名為『古典音樂』的音樂雜誌吸引,將近 20 本,是 1993 至 1995 年發行的月刊 (中間有跳號),封面標示『八十二年度金鼎獎推薦優良雜誌』,每本約有 200 頁,內容是各種主題和樂評推薦,老闆說這些是絕版書,一本 50 元,恕不折扣,我翻閱了一下,跟他說那就全都包了吧,後來還是少算我 50 元。

沉重提袋造成行動不便,接著又發現藏量千張以上的二手卡帶店,之所以是『店』而不是『攤』,是這家店位在跳蚤市場周邊,擁有自己的店面,外頭播放著震天嘎響的好萊塢電影,我卻縮在悶熱狹小的店內,揮汗如雨搬著一箱又一箱的二手錄音帶。

這些二手卡帶能不能聽是一回事,找不找得到錄音機是一回事,撇開這些疑慮,也沒問老闆一張卡帶多少錢,全神貫注在下一張出現的卡帶可以帶給我多少回憶?多大震撼?多麼驚喜?

原本計畫要來找黑膠唱片,卻意外埋首卡帶堆裡,想起自己在 買黑膠唱片 一文裡寫下的文字:『我一直認為逛實體唱片行的好處,是買到意料之外的商品,比方說出發前希望可以買到 A,結果卻買到 B,這是一種驚喜,永遠不知道會和哪張唱片不期而遇』,不禁會心一笑。

翻箱倒櫃,數小時後,獲得戰利品如下:

羅大佑 - 原鄉



關於專輯請點閱 羅大佑談原鄉

羅大佑在『原鄉』卡帶裡寫的序:

歌、是語言的花朵。

在這母語音樂的摸索製作過程中,我驚訝的發現到語言竟是如此活生生的生存著,一如我們脆弱生命的喜怒哀樂與生老病死。

根本,沒有人的台語是真正標準的-從我們父母直到我們祖宗所用的生活語言內,沒有人有資格聲稱他是一個標準,除非他無知到根本漠視了時間與空間才是唯一的主宰與支持者。

於是,我多少是帶點罪惡感的,因為我們妥協,我們被支使。無力之餘,只有用歌聲來彌補,只有用音樂來歌頌。至少,前人血淚斑斑所肥沃成的土地上,我必須祭拜。

花朵,有朝將落土,繼續肥沃這片土地。千年之後,百花或將怒放。大地之下,我們也許微笑:『這片土地,畢竟我曾經耕耘過。』


(右上角是羅大佑的簽名)

遠方火光閃動,大地心跳砰然
火車的汽笛響起,時間的列車不斷開出
你坐穩在自己的位子上
看著窗外的景象

窗外的景象紛亂不已
遊行和 shopping 的人潮交織
抗議聲和 KTV 的歌聲同響
你急著知道下一站何時抵達
而列車依然疾駛

列車依然疾駛,時間分秒飛逝
你甚至不知道手上的車票是回到過去
還是通往未來
歷史的怵目驚心也曾變成繁華如錦
今日的不安在明天會不會清澈空明?

會不會有空氣新鮮乾淨?
能不能有溝通暢通易行?
是不是有心靈和平寧靜?
有沒有生活能不再受驚?

於是你握著僅有的車票叫希望
坐穩在自己的位子上
讓窗外的景色飛逝
讓自己隨之成長
在自己也許到不了的下一站
努力讓你的子孫能看見柳暗花明

羅大佑的音樂工廠開出的列車
在中國的三角漩渦裡一站一站逡巡
從『愛人同志』『皇后大道東』回到我們的『原鄉』
回望先民的血汗,顧盼身旁的燥亂
握緊手上的希望
讓來自你、來自我、來自他的力量
驅使時間的列車繼續長征

找到你的位子,等待下一站來臨

羅大佑 - 火車 (詞:李坤城/曲:羅大佑)


薛岳- 生老病死



關於薛岳的『生老病死』請點閱 維基百科

薛岳在『生老病死』卡帶裡寫的序:

做這張唱片的過程中世界似乎變了很多,人似乎在各種強壓之下,更能顯現他的能力,我的生命大都是如此過的,但自己從不覺得能力過人,反而是幸運一直在我身邊,它賜給我許多好友,我一定要大聲地說出來讓你們羨慕!

王家棟永遠適時地出現在我的身邊,不論音樂上或生活上,沒有他,我不相信我會完成,謝謝家棟!

陶曉清永遠給我適合的溫暖,她分擔了大部分干擾我的事情,陶姐!我愛你。楊嘉賦予此專輯的骨幹,我們討論時她永遠和我對立,但成績單交出來後,終於讓她安靜了,楊嘉;下次再戰☆!!!

王蕙鶯給我最充分的空間,以及最實質上的金錢支持,讓我得以放手去做,蕙鶯,謝謝!

同時謝謝呂淑鈴的麵包、牛奶及鎂光燈!
這張唱片-獻給我的母親
                     薛岳 于 1990.7.31.

卡帶內的介紹文字(1990 年 3 月)

薛岳開始著手製作這張專輯
概念確定在『生、老、病、死』的體驗上
對於一個什麼事都經歷過的傷痕累累、固執理想而一生搖滾的人
這次,他對自己的生命
做了一次終結的表白

如此做,並不代表任何偉大特殊的意義
只是一貫他的誠懇、認真和自信

薛岳一向如此

薛岳 - 如果還有明天(詞曲:劉偉仁)


樂迷回饋卡

這張卡帶保存狀況良好,打開時,一張樂迷回饋卡掉了出來,頓時讓我陷入記憶.. 我想,許多樂友也有同感。



回饋卡的恩典在於,只要將背面個人資料填妥,透過明信片方式郵寄回唱片公司,即可定期或不定期收到來自唱片公司發行的小型音樂刊物,對於當時沒有網路,音樂資訊缺乏的年代,音樂刊物內容好珍貴!收到刊物的同學,也會帶到教室傳閱分享,當下是十分雀躍的。

薛岳的最後一張專輯『生老病死』在新笛唱片發行,該公司原址在台北市松隆路,不過專輯發行時,已遷至忠孝東路三段,因此回饋卡的正面透過印章蓋上這個訊息;背面是需要填寫的資料明細,我將內容轉載如下,應該可以勾起大家回憶,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日、地址、電話、學校/職業是一定要的,底下問題才是重點:

● 最喜愛的三首歌,依序是:1._____ 2._____ 3._____
● 請勾註引起您購買的動機:
1. □ 電視_____節目  2. □ 電視廣告
3. □ 電台_____節目  4. □ 電台廣告
5. □ 報紙_____介紹  6. □ 報紙廣告
7. □ 雜誌_____介紹  8. □ 雜誌廣告
9. □ 喜愛歌手 10. □ 歌曲好聽  11. □ 其他
● 關於造型、設計、音樂上的任何意見,請書寫於明信片空白處。

林強- 向前走

專訪內容請點閱 耕者有其田



卡帶內的介紹文字

在時代變化不安,未來捉摸難定的時刻裡,只有堅定自我,向前走去是唯一的方向。林強專輯“向前走"正以這個語氣,回答了所有的懷疑。

專輯從第一首歌“平凡的老百姓”(一個年輕北上的男孩,將自己對過去的迷惑不解轉為對未來的希望)開始,點破整張專輯的意圖。“向前走"的火車汽笛高響,是不是將為年輕的生命譜出熱烈的樂章?

整張製作分由三位各具特色的製作人聯手,從北上年輕人的積極生命到他回顧生活中的種種感情,讓他恣意放任的表達愛意也讓他在歌聲裡誠摯關心,三位製作人不同的切入角度創就了清楚的戲劇張力,也散發出一種不退縮的勇敢熱切,沒有憤怒批判的滿足發洩,不以悲觀傷感來安慰逃避,林強的歌曲中,充滿勇敢和希望-這正是林強生命中最動人的地方。

如果你看過他的舞台表演,你會驚訝於他在舞台上的衝擊魅力,是如此快速的在群眾內心引起爆炸。

如果你可以成為他的朋友,你會動容於他的眼神中所傳遞的專注真誠,是這樣迫切的渴望了解你的內心。

如果你在他的歌聲中聽到自己生活中的種種故事,請不要驚訝,別人和你有一樣的感受。

當別人對他的名字有所疑問,他回答『我在高二時就取好了』,眼神自信而篤定-他早知自己會走進這一行。

在滾石舉辦的巡迴演唱會後台,林強總是先站在側舞台默默凝視現地的狀況,總在人聲喧嘩的時刻,找到自己的角落,呼吸吐氣醞釀上台的情緒。



的確有人為林強的彰化腔國語感到好奇,但大部分和他交談的人只會對他言詞中的熱切執著印象深刻。

他的戀愛不多,卻聽說每一個都轟轟烈烈。

他的朋友不少,卻始終獨來獨往不受影響。

他的年紀還輕,創作的路程才剛開始,可是他在這裡生活的經驗比誰都豐富,不是因為他擺過地攤做過售貨員,而是因為他比誰都用心。

有人說他像詹姆士狄恩,要叫他“JAMES”,他卻寧願別人叫他“強仔”。

有人說他是新人類的男孩,獨立又勇敢;有人說他帥帥的,既叛逆又溫柔,既敏銳又正直,可以做『偶像』。

但沒有人比他在校園巡迴演唱時,我們聽到一個學校社團負責人的說法更好的了,她說:『我不覺得林強是偶像,我覺得他是我們這一代台灣年輕人的“象徵”』。

所以,我們叫他『台灣囝仔』。

於是,林強來了,帶著他年輕的熱切勇敢,帶著他的歌聲裡的樂觀和希望,帶著他舞台上的震撼瘋狂,向你大步前來。

於是,林強來了,他創新撼動的音樂色彩。他狂意激昂的表演方式,深入生活、撞擊人心。一如李宗盛所說:『即使在經濟不景氣,預算有限的狀況下,你也得聽一聽林強』。

林強 - 黑輪伯仔(詞曲:陳昇、林強)


牯嶺街少年合唱團



(歌詞單附上六幅電影與樂團圖片,很有感覺)

卡帶封面文字

民國五十年,國府遷台第十二年,甘迺迪就任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台北市中山北路的酒吧,日夜出沒著美國大兵;西門町的大街小巷,一遍又一遍播放貓王的歌曲。年輕的 Beatles 剛剛成軍,還看不出日後將改變世界。這年六月,十五日晚上十一點,台北牯嶺街五巷十號後門,發生少年情殺事件。

民國八十年,楊德昌的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四月殺青,七月上映。『牯嶺街少年』合唱團也正式成立,踏入歌壇,重新詮釋五○年代,風靡全球的經典西洋歌曲。

這張唱片是這樣子來的

導演楊德昌一直想拍一部以民國五十年為背景的影片,從一個少年殺人事件,透視那個『一直被刻意忽略的年代』。經歷兩年籌備,八個月拍攝,兩千五百萬的投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以三小時的面貌呈現世人眼前,也把我們帶回到那個世界。

西風充斥,白色恐怖,普遍貧窮,幫派械鬥,楊德昌口中『從來沒有一個時代,把這麼多不一樣的中國人聚集在一起,然後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的奇特命運,透過電影栩栩如生地重演一遍。成長的壓抑,集體的苦悶,威權的荒謬,反映出每一顆好強卻又脆弱得不得了的人心。

電影中忠實地紀錄了當時青少年的思想、包袱和流行文化。受到強勢美國文明的影響,片中隨處可證那是一個『美援的時代』。西洋流行音樂大肆風靡,正是一例。1956 年一出道即紅透半片天的『貓王』艾維斯‧艾朗‧普里斯萊,民國五十年春,他的最新單曲『Are you lonesome Tonight』同樣隔海唱遍台灣。再一年,Bob Dylan,在兩年 Beatles.... 美國流行音樂的黃金年代正式開始,全世界流行音樂都受到影響。

片中男主角小四的同學條子、小貓王熱心西洋音樂,組合唱團、開演唱會,具體而為揭示了那是一個『有數萬名駐台美軍顧問團團員、美軍電台和國際學舍熱門音樂演唱會』的年頭。楊德昌導演從片中樂團得到靈感,決定培植這支『牯嶺街少年』合唱團站到幕前,進入歌壇。他們在片中賣力的表現,使他們比一般熱門樂團更貼近那個時空,五○年代的純樸和活潑,抒情和浪漫,在他們口中都變成一首首動聽的歌。

潘越雲 - 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



卡帶內的介紹文字

小蟲&潘越雲的工作日誌(七月七日)

我告訴她,我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前幾天車禍死了,心情不太好。我為她寫了這樣的一首歌,因為她常告訴我,我是她最疼愛的人,但是現在疼愛我的人走了,再也看不到。

阿潘很乖的唱著『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錄音的時候,我一直顫抖、難過、想哭,阿潘唱得太好,感動了我。

小蟲&潘越雲的工作日誌(七月九日)

今天是配唱錄音的最後一天,我們都留戀這段相處的時光,阿潘告訴我她很少在錄音室裡與製作人和錄音師談天說地。我真的很感謝她如此用心且認真的合作,在唱著『陪我跳完這舞』時,我真有點捨不得…

潘越雲 - 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詞曲:小蟲)


張雨生 - 天天想你



張雨生在卡帶裡寫的序

兩年前,從小與我最親的妹妹,在梨山附近的山澗不幸溺斃,那一年她才 15 歲。

雖然從頭到尾,我沒有掉一滴眼淚,但這個傷口一直在我心中。

她是那麼可愛,那麼懂事,而且歌聲又那麼好。老天真不公平,妹妹她一直比我更愛唱歌,唱得比我更好。

這件事對我的打擊太大,在此之前,我從來不曾公開演唱過。是她去世後,我報名了『木船』民歌比賽,開始加入熱門合唱團,一場又一場地唱下來。

像是揹負了什麼使命,心裡心裡不斷有個聲音催著我:『喜歡,就趕快去做!』不要等到一切都已太遲。

今天我站在台上,受到許許多多的歡迎,除了高興,更多的是感激。感激上天讓我唱出了自己,也唱出每一個人永遠渴望的純真與勇氣。

這是我的第一張專輯,我把它獻給所有喜歡音樂,喜歡生命的朋友。

謝謝妳,老妹。謝謝你們,爸媽。
謝謝你,我的朋友!
                     張雨生 77.10.22.

卡帶裡的文字

張雨生,這個出身澎湖眷村、12 歲開始接觸西洋歌曲,歌聲裡有自足的單純與喜悅的一個大男孩,從 '88 年暑假起風靡了台灣。

他唱『我的未來不是夢』,讓所有人陡然相信:自己可以飛得更高、做得更好;他唱『以為你都知道』,證明只要有真情,小小年紀一樣懂得愛情的美好;甚至他參與合唱的『烈火青春』,都明白告訴人們:年輕不一定代表叛逆,搖滾一樣很熱情!

大家喜歡張雨生,不只是因為他像我們鄰家謙虛上進的小兄弟,更因為他自己相信、也讓我們相信了:『真實地愛、自然地活』,是可以做到的人生信仰。

張雨生的歌唱之路才剛開始,張雨生的人生故事還很長,他還有好多的心願要去實現,還有好多的困難要去擔當,他不會每件事都幸福得不假思索,但是他知道自己征途的盡頭,會有光亮。

張雨生 - 天天想你(詞:陳樂融/曲:陳志遠)


陳昇 - 放肆的情人



9999 滴眼淚(本文收藏於『9999 滴眼淚』一書)

那一年,我十九歲,忠孝東路還找不到一家卡拉OK。所以,我沒有辦法為自己的心情,去唱著別人悲傷的歌。有一次,我怯生生的站在一家叫做富麗華餐廳的門口,遞給駐唱的琴師一張字條說:『先生!你可不可以為我演唱這首歌…。』(這令我想起聖‧艾克徐貝利筆下那位向他求取一幅小綿羊畫作的可愛王子。)他懷著柔柔的眼光,展開字條對我說:『九千九百九十九滴眼淚!上來坐吧!小朋友!我想我能了解你的心情。』

那天晚上,餐廳打烊之後,我一個人坐在頂好廣場前的路邊上,哭了一個晚上。

十九歲那年,我學會了很多東西:學會了經營自己;學會了欺瞞;學會了抽煙;學會了細數行人道上的紅地磚;學會了喝酒;學會了將面具安放在自己的臉上;學會了被放逐在這個誘惑之城時,如何應付那種無以名狀的心慌;當然也學會了如何去包紮自己的悲傷…。

造物主將人造得多拙劣啊!原來擁有的當時,就是失去的最初,但是我仍然無法捨得因為了解分離的苦楚,而不去聆賞那些你將給我和我該給你的喜悅、滿足。

我要記下這些,流傳下去,我們會有我們的孩子,不管他是男孩或是女孩,我希望他們都能看見,我愛的見證…。

陳昇/趙傳:我的明天(詞曲:陳昇)


卡帶裡的文字

他遊盪在擁擠的台北樂園,看著衣冠整齊、西裝領帶的人們熱絡的交際。所以,他解開鈕扣、坦露胸膛,他說:『涼快!』

這是陳昇,一個真正生活的人。從不刻意成為所謂的好人,也不認為無意義的尊嚴可以讓一個人得到多少驕傲及快感。他自在、隨興、敢放肆,他的生命真實。

這個時代,沒有英雄,貪婪私利的人多如過江的魚。陳昇在這樣的環境裡踉蹌起落,文字是他可以自由思想的方式,在字句組合當中,他創造自己廣闊的世界。

文字讓陳昇找到另一個世界,而相機卻讓他在現實社會裡擁有第三隻眼睛。他要看落實的人間情事,記錄快速前進的文明遺落的人本現象。

他撕裂天空的唱法,完全放肆,歌聲毫不猶豫地追隨情緒直趨沸點!

陳昇的音樂,唱出平凡人的疑惑,充滿真實的人性,他關懷人的生活勝於表現自己。旋律、歌詞是發自內在的坦白,誠懇而赤裸地與你深刻對談。

深具個人色彩的音樂魅力,正逐步襲捲每一個不安分的自由靈魂,陳昇和你有一點看法相同-知道歌,除了唱之外,最好還能具有一些表達內心意圖的價值。

宣傳小卡片

1989 年陳昇在躍昇文化出版第一本書『9999 滴眼淚』,卡帶內也附上宣傳新書的小卡片。



這本書已絕版,不過 2007 年圓神出版社又重新出版。

張洪量 - 蛻變



卡帶裡的文字

當該丟棄的已在昨夜斑剝落盡
該來的仍在似睡似醒中猶豫
暗潮洶湧的冷空氣之中
隱現激狂蛻變的消息

你在奪取和失落的世界盲目
五光十色的天地裏耳聾
眾說紛紜的流言中啞口
麻木不仁的歲月失去了真
只剩下一個哭笑不得的名字

衝不出 忘不了 逃不去
等著脫胎換骨
破繭而出

在音樂創作的里程碑上,張洪量已走到一個轉變的十字路口。七月間的一次歐遊,沿途感受到的藝文薈萃,早已深深撞擊他的心,當他到達義大利,進入聖彼得大教堂,目睹米開蘭基羅浩岸偉大的藝術傑作時,那強烈的衝擊,終於在心中澎湃成一股巨流,益發堅定了他絕對忠於自我創作的決心。

正如同他在“蛻變”這首歌中的表白:『從今以後,不再去刻意寫歌取悅他』,張洪量返台後,立刻捨棄了他在出國前為籌備新專輯已完成的大部分作品,一切重新開始。『不得不改變,不得不向前,不願回頭看,不能像昨天。』當昨日的釀酒已發酸時,要有全部潑掉的勇氣,才能重頭出發。

於是,一個新的張洪量誕生了。

也許在這樣的蛻變歷程中,你也會看到自己的影子,你也能找到自己的未來。

蛻變後飛出的自我,究竟能再追尋什麼?也許是失去已久的純真和生命源頭的感動吧!張洪量回想起一則報紙上刊載的真實故事,一個耳聾的父親,問他的女兒:『告訴我陽光灑在地上的聲音,孩子!』也許我們都在聲光世界迷失了真正的心靈,五官的感觸是心另一種悸動的聲音,它是存在心裏,等待自己尋回的寶藏。

別讓這些真,失落在五光十色的塵世中。

在這張專輯中,張洪量細膩的感觸,有著更淋漓透澈的抒發,從自己的蛻變中,他也寫出了當前社會的丕變,和生活中的矛盾。在無力改造和現實擠壓下喘氣的人們,只有奮力的離鄉背井,另尋出路。

而他對愛情抱持的態度,也從以往的癡情無悔,更清楚的落實在真正的生活裏。一枝筆,他寫出了世上許多不同形態的情人,和他們心中的疑惑,在問答的音樂形式中,說的是對人生、對愛情專心一致的執著。

這張專輯是張洪量蛻變的軌跡,也是他追求“真”的記錄。對音樂,他已達到近乎“痴”的程度,投注了超越身體負荷的精力,和透支的金錢。他的音樂和他的人都像一團熱火,要把所有的虛偽矯情燒盡,呈現給你的是沒有修飾的內在。他的夢想、他的理想,在持續不懈的努力中,逐一實現。

張洪量 - 美麗的花蝴蝶


歌詞單設計



有別於黑膠唱片的『大而美』,卡帶設計追求『小而巧』的設計,前文介紹的幾張經典專輯,歌詞單都以 A4 大小、對折方式收納在卡帶匣內;“蛻變”的歌詞單透過並折方式露出在卡匣外,這也是一種設計形式;另外還有一種設計,是將歌詞單設計成『小冊子』,樂友可以逐頁翻閱,趣味富饒。

明天會更好

『明天會更好』是全球華語流行樂壇史上最成功的公益單曲之一,參與合唱歌手超過六十位,曲風充滿和平,對未來有澎湃激昂的希望。除了電台與電視節目,我記得當兵放假,和退伍後的教、點召,都會在營區聽到這首歌,可見廣受歡迎之程度,詳細音樂內容請點閱 維基百科

明天會更好(曲:羅大佑/詞:羅大佑、張大春、許乃勝、李壽全、邱復生、張艾嘉、詹宏志等)


這張單曲卡帶的A面是歌唱版,B面是演奏版,歌詞單有歌手簽名的縮小版,如下圖。



黃鶯鶯 - 讓愛自由



1974 年黃鶯鶯在歌林唱片發行首張專輯『雲河』,展開三十餘載的音樂生涯,發行 24 張國語專輯、19 張英文專輯和兩張粵語專輯。

1986 年加入飛碟唱片發行五張專輯,其中『來自心海的消息』、『日安我的愛』、『讓愛自由』三張專輯膾炙人口,後者於 1990 年 7 月發行,也是黃鶯鶯在飛碟發行的最後一張國語專輯。

『讓愛自由』的 A1 歌曲『哭砂』成為黃鶯鶯的代表單曲之一,獲得年度最佳歌曲獎提名,作曲者熊美玲也獲得第三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實至名歸,這張專輯的黑膠唱片在拍賣市場價值超過三千台幣,我何其慶幸失而復得曾經遺失的卡帶,一解相思苦。

黃鶯鶯 - 哭砂(詞:林秋離/曲:熊美玲): 1996 年 6 月 29 日于 新加坡


潘越雲 - 舊愛新歡



製作人(文:李宗盛)手記

來美國已經七天了,這是第二次來了,心情仍然是極端複雜的,這並非兒女私情的,乃是一個東方的,面臨強大西方壓力下的,做音樂的人,在那樣環境長大下的人的傷悲、困惑和憤怒。

回想在台北或台灣的年青人啊,你靠什麼支持你生活的意念,你憑的是什麼活下去?憑什麼(為什麼)滿口洋經幫,為什麼死命效忠西方文化呢?別人的好,可是你自己的呢?頭髮是黑的、皮膚是黃的,血是東方的,你如果沒有自己的,別人永遠看不起你。

國語歌真好聽,我喜歡人家用我聽的懂的語言唱歌給我聽,傾訴喜怒哀樂,我喜歡我們語言心情的特質。即使狂放、囂張,也應該有中國的情緒。

好擔心年青的朋友或是自己的下一代,沒機會或沒有空聽聽自己人的歌,可能連 TOP 20 都來不及聽。在國外的年青同胞,你也許不知道“每次聽他都流淚”是什麼滋味吧!洋腔幫是可以的,西方文化是可以的,但是不可以沒有自己的,不可以,知道嗎?

心情片片(文:潘越雲)

來到陌生的工作環境裡,雖然人物也是陌生!慶幸的是大家所要共同完成的音樂,倒成了我們之間的橋樑。對我而言,這並非是件很新鮮的事該說很喜歡,感覺上和台北的白金,麗風沒兩樣,至少所矚目的機器、錄音配唱的空間,及收錄的歌曲過程,都很懾近。

任何工作的方向該是無止盡的而這只是個開始,既然都是音樂,當然可以連結西方的科技和東方的音樂作為一張唱片讓消費者更喜歡屬於我們的國語創作歌曲,也讓歌手能在不同種族的環境中成長。

喜歡工作群每一位人士的雅度,及錄音室外那片潢洋的滄海,伴著我數十天,使心情上和一切順利完成這張唱片。



阿潘的冒險

基於對品質一貫的信念、滾石早在一年半之前就有前往美國錄音的構想,在將構想付諸實行的一年多來,每一步的計畫都持續在想像的階段,對一件沒有多少人嘗試過的事情而言,想像的深刻與細膩,就成為執行時唯一的憑恃了。

製作人李宗盛,在 8 月 9 日,帶著對美國龐大音樂環境的憧憬和疑慮,來到舊金山,從找尋樂手及錄音室開始,以一個月的時間做好錄音前期準備的工作,將一件原本存在於想像中的事情,從無到有,建立起架構與規模,其中流淌的心血與汗水,在專輯中並不能聽見其萬一,我們謹在這向製作人李宗盛致敬意,他所做的努力只是一個開始,如此的試煉與考驗將在以後看見鮮明的成果。

這張唱片的主角潘越雲,也以最熱忱敬業的態度,經歷一次奇特而冒險的錄音過程-對一個素富盛名的藝人而言,將歌聲交予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是需要極大勇氣的。

潘越雲 - 謝謝你曾經愛我(詞曲:鄭華娟)


張學友 - 吻別

關於張學友,請點閱 維基百科
『吻別』銷售量至今仍是 臺灣歷史唱片銷量排行榜 的首位,關於『吻別』,請點閱 維基百科

卡帶裡的文字

92 年是張學友意氣風發,大放光采的一年。學友因為對著歌唱的堅持與熱愛,不僅贏得香港叱咤樂壇流行榜男歌手和 IFPI 國際歌手大獎的肯定,甚至囊括三個年度頒獎裡的十三個獎項,被譽為許冠傑的接班人,新一代的歌神。

這些封號與獎項,眼泛淚光的一剎那,最讓他動情的是,他用生命換得的那片天空;最讓他動心的是;等待許久的國語專輯在 93 年大功告成。

學友的廣東歌大家耳熟能詳,『每天愛你多一些』唱得動人心弦,『分手總要在雨天』更撩撥相思情愁,他的聲音彷彿蘊藏生命起落的悸動,憾人心肺無法自己。而這一次,學友回來不僅是全心全意,他更堅持演唱台灣全新的,最好的作品,帶給我們全然迥異的新鮮感動,我們相信學友的用心,你一定聽得到。

為了這張專輯,學友和我們花了一千四百多個日子準備,如果你曾為學友的廣東歌傾心,那麼當學友演唱全新的國語歌曲時,相信你將擁有更深的感動。

張學友 - 吻別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我的小時候,就是被這些滾石和飛碟的歌手們包圍長大的,我好懷念那時,以及那時歌手們像是掏心掏肺寫在專輯中那些真摯的文字....

許芳源 提到...

是呀,閱讀這些文字總有會心一笑的心頭暖。即使現在買得到 walkman 也未必可以播放(卡帶),不過打開卡帶的瞬間彷彿進入時光隧道:雖然沒有卡拉 ok、沒有網路,校園演唱會卻值得期待又期待;有時會寫信到唱片公司為歌手加油,意外收到歌手的親筆回信,可以高興一個月。

那時我會將卡帶依照『自己喜愛的』順序排列,呆望著最新愛的專輯吃吃發笑,一遍又一遍聽著心愛歌曲,著迷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