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011 誠品敦南黑膠展
昨晚,誠品音樂館大家長吳武璋先生,和台中園道店長燦賓兄蒞臨寒舍小敘。久未見面,一聊起來,就如關不掉的水龍頭。我想起 2007 年那一晚,和武璋、儀君、浩子,關在辦公室裡腦力激盪,如何著墨一場『黑膠文藝復興運動』。
我們想了許多有趣的活動名稱,例如『Vinyl Underground』是 Velvet Underground 的諧音,所以一來要向 Velvet Underground(下圖左)學習 Underground 的精神;再者,因為音樂館位於誠品敦南店的地下二樓,也真的是名符其實的 Underground 了。
又例如『唱盤 v.s. 周邊設備市集』的名稱為『Mr. Turntable Man』,其實是 Bob Dylan 於 1965 年譜寫的單曲『Mr. Tambourine Man』(收錄在第五張專輯 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的變形字。洛杉磯傳奇搖滾樂團 The Byrds 也演唱這首歌,成為他們初試啼聲的成名金曲(收錄在 1965 年發行的專輯 Mr. Tambourine Man,上圖右),同時在美國告示牌與英國單曲榜奪冠,日後更進入 滾石雜誌評選史上五百大搖滾單曲 的前一百名。
『文藝復興運動』的前置作業突然變成好玩的命名遊戲,音樂講座『Last Night The Vinyl Saved My Life』的 idea 則是出自 1982 年紐約新浪潮樂團 Indeep 的經典 disco 單曲 Last Night A DJ Saved My Life(下圖左)。
樂團不插電表演的英文 Live at Village Vinyl 當然是竄改自 1935 年開幕的爵士聖殿『前鋒村俱樂部』(The Village Vanguard);而蕭青陽大哥的封面設計展 Knocking on Shout's Door,很自然就聯想起另一首 Bob Dylan 的歌曲 Knockin' on Heaven's Door,這首歌是 Dylan 為 1973 年上映的西部電影《比利小子》(Pat Garrett And Billy The Kid)所譜寫的配樂(上圖右)。
四年過去了。儀君調職企劃部,浩子在信義音樂館,我搬到台南,而我們的老大,武璋先生,依然持續我們的熱情和夢想,時常給我們打打電話,問問近況,彼此加油打氣。
我聊起在音樂館的小故事:一位少年仔在賣場問我聽黑膠有什麼不同?我問他有沒有女友?他說沒有。我問:有中意的對象?少年點頭,但是很難約,約不出來。我說:情人節快到了,送花吃大餐,要不少消費,不如打電話問她有沒有聽過黑膠唱片的聲音,對方可以找些朋友一起到家中聆聽。
吃完飯聊天之餘,找機會倒紅酒,播放黑膠唱片,抒情歌是重點。然後邀對方共舞一曲,是不是很溫暖?武璋和燦賓兄大笑,說:喔,原來黑膠的聲音很溫暖是這個典故。
後來拿起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天方夜譚,Kempe 指揮皇家愛樂,播放。第一樂章開頭,弦樂與銅管齊奏的聲音,在不同的 VTA 調整之下,呈現不同的音場、亮暗、餘韻、光澤、表情⋯。所以黑膠唱片溫暖的聲音,必須透過種種調整方法得以呈現,前敘的小故事,僅是玩笑罷了。
因此唱盤可以藉由調整,與樂友聆聽環境融合。不需要購買更高價的器材,來提昇音質,入門門檻因而降低。不花錢的提昇音質方法有很多,調整唱盤只是其一。常說黑膠唱片最大問題不是在於越來越稀少,而是黑膠樂友的斷層日益嚴重,如果不將入門門檻降低,在黑膠變成古董之前,樂友就絕種了。
誠品音樂館是台灣目前最能吸引年輕族群的黑膠實體店面/通路,雖然也有如此一說,認為黑膠唱片不應被當成流行商品操作。不過,確實有越來越多的年輕族群,是因為 Radiohead、甜梅號(上圖)、椎名林檎等樂團/樂手的黑膠發行,在誠品音樂館首次接觸到黑膠及唱盤。
所以,曾經身為敦南音樂館的一份子,如何向首次接觸黑膠唱片的樂友,傳遞聲音之美,欣賞精緻的錄音,讓年輕樂友產生持續性的感動,而不是一次性消費,這就是黑膠展的核心價值,同時也是我們要一而再著墨的功課了。
加油!誠品音樂!
誠品敦南音樂館黑膠展
時間:6/16-6/26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